新用户-2922
33
2025-11-20
在西式快餐市场规模年增 11%、头部品牌加速跑马圈地的竞争格局下,赛百味中国抛出重磅增资计划。爱企查信息显示,近日赛百味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 3.2 亿人民币增至 3.8 亿人民币,增幅达 21%,这家成立于 2014 年、由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核心运营主体,此次增资动作明确释放出加码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号,为其此前定下的 “20 年内开设 4000 家门店” 目标注入强劲资金动力,也揭开了外资餐饮品牌依托中资力量深耕中国市场的新篇章。

此次增资并非孤立动作,而是赛百味中国战略升级的关键一环。回溯 2023 年 6 月,赛百味全球总部与上海富瑞食签订总特许经营协议,后者获得赛百味中国内地市场的独家管理与开发权,自此赛百味中国开启 “加速度” 模式。数据显示,合作前的 28 年间,赛百味在华门店仅 535 家,且直营店占比不足 1%;而合作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其门店总数已突破 1000 家,2024 年更是新开设 220 家直营门店,创下进入中国 30 年来的年度开店纪录。如今注册资本增至 3.8 亿,将进一步夯实这一扩张势头,为门店选址、装修筹备、人员培训等前端环节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同时也为供应链升级、数字化建设等后端保障注入资本活水,助力其向 “4000 家门店” 的里程碑全速冲刺。
从行业背景来看,赛百味的增资决策精准契合了西式快餐市场的发展趋势。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到 2975 亿元,同比增长 11.0%,增速领跑小吃快餐各细分赛道,预计 2025 年仍将保持 10% 以上的增长。赛道内竞争已然白热化,肯德基 2025 年 9 月底门店已突破 1.2 万家,麦当劳计划年增 1000 家迈向万店目标,本土品牌塔斯汀更是以净增 2000 余家的速度将门店数推至近 9000 家。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资金储备成为品牌扩张的核心底气,赛百味此次 21% 的增资幅度,既体现了股东方上海富瑞食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使其在门店扩张、营销推广等方面具备更充足的弹药,能够从容应对与头部品牌的正面竞争,同时抓住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持续提升的下沉市场机遇 —— 西北、西南地区 14.3% 和 10.0% 的门店增速,正成为西式快餐新的增长蓝海。
增资资金的用途不仅限于门店扩张,更将支撑赛百味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深化与业务边界拓展。自与上海富瑞食合作以来,赛百味中国加速拥抱 “中国胃”,不仅邀请米其林星厨共创 “星厨炙感” 系列,推出融合老北京炙子烤肉风味的三明治,还将品牌名升级为 “赛百味儿” 强化本土化认知,2024-2025 年间累计推出多款中式风味新品,中式风味在主食和小吃中的占比已达 29.3%。此次增资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地域风味与西式快餐的创新融合,同时强化供应链建设 —— 参考魏家凉皮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配送的成功经验,赛百味可能将资金用于升级中央厨房、优化冷链物流,确保全国超 1000 家门店的食材新鲜度与口味一致性,支撑其 “新鲜、健康” 的品牌定位。而经营范围中包含的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销售、玩具销售,也暗示着赛百味将发力 “餐饮 + 零售” 模式,通过开发 IP 周边、联名玩具等产品,丰富收入结构,提升用户粘性,这一布局与肯德基频繁开展 IP 联名、麦当劳推出玩具套餐的策略不谋而合,成为西式快餐品牌年轻化营销的重要抓手。
此次增资也凸显了外资餐饮品牌 “借力中资深耕中国” 的行业趋势。从麦当劳引入中信资本后门店数增长三倍,到百胜中国凭借中资股东支持实现万店规模,外资餐饮品牌与本土资本的结合已被证明是打开中国市场的有效路径。上海富瑞食作为赛百味中国的全资股东,此次增资背后是对其战略执行的充分认可,而充足的资金将帮助赛百味更快完成从 “国际品牌” 到 “本土适配” 的转型。一方面,资金将用于数字化建设,优化外卖平台运营、私域流量沉淀等线上渠道,契合即时零售兴起的趋势;另一方面,将支撑其在营销上的多元化尝试,通过跨界联名、会员体系搭建等方式,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弥补此前在品牌年轻化上的短板。

站在门店破千的新起点,赛百味中国此次 3.8 亿的增资,既是对过往两年快速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市场竞争的布局。在西式快餐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产品创新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赛百味需要用资金换时间,在门店扩张、本土化创新、供应链升级等多个维度同步发力,才能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巨头与塔斯汀等本土品牌的双重挤压下突围。未来,随着资金的逐步落地,预计赛百味将进一步加快下沉市场布局,深化 “中西融合” 的产品策略,拓展 “餐饮 + 零售” 的增长曲线,向 4000 家门店的目标稳步迈进。这场增资背后,是赛百味中国冲刺西式快餐第一梯队的决心,也为外资餐饮品牌在华发展提供了 “资本赋能 + 本土适配” 的新范本。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