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3
2025-09-10
“500ml 可口可乐 2.3 元、娃哈哈 AD 钙奶 0.88 元、550ml 康师傅喝开水 1.2 元”—— 当这些超低价零食饮料出现在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好想来的货架上时,很多人都会疑惑 “这么便宜能赚钱吗”?但事实却颠覆认知:拥有 “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 的鸣鸣很忙今年 GMV 将突破 800 亿元,净利润破 13 亿元,相当于从每个中国人身上赚走 1 块钱;而手握 “好想来”“老婆大人” 的万辰集团,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25.8 亿元,归母净利润 4.72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50358.80%。反观良品铺子、来伊份、三只松鼠等传统零食品牌,上半年净利润分别暴跌 491.6%、439.6%、52%,同样卖零食,为何量贩零食店能 “低价狂赚”,传统品牌却 “高价亏损”?核心答案藏在 “砍中间商、控供应链、抓人性” 的盈利逻辑里。
量贩零食店的赚钱核心,首先是对传统渠道 “中间商” 的彻底切割。在传统零售模式中,零食饮料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 3-5 层中间商,每层都要加价,最终导致超市里的可乐卖 3-3.5 元,却仍让渠道和商超觉得利润微薄。而赵一鸣、零食很忙、好想来凭借万店规模,直接化身 “超级省代”,跳过所有中间环节:对可口可乐、卫龙等头部品牌,以海量采购量拿到出厂价,2.3 元卖可乐仍有 5% 左右毛利;对锅巴、鸭爪、芒果干等无强品牌力的肩腰部品类,直接找工厂代工,自建 “工厂 - 总仓 - 门店” 供应链,把整体加价率从传统商超的 80% 压缩至 36%,这些肩腰部产品能贡献 35% 的毛利,成为盈利主力;再搭配 30-35% 毛利的白牌产品形成差异化,最终构建 “低价引流 + 高毛利盈利” 的组合拳。比如鸣鸣很忙用 5% 毛利的可乐、AD 钙奶吸引客流,靠 35% 毛利的散装锅巴、豆腐干赚钱,单店日均流水远超传统小卖部,规模效应下利润自然水涨船高。
其次,量贩零食店精准拿捏了 “全人群 + 多场景” 的消费需求,放大了 “高频刚需” 的品类优势。全球零食巨头亿滋国际数据显示,91% 消费者每天至少吃 1 次零食,61% 每天吃 2 次;艾媒咨询也提到,中国消费者每月平均购买 6.5 次休闲零食,27.3% 的人每月买 7-8 次。量贩零食店不仅覆盖儿童、白领、中老年全人群,还把场景从 “追剧解馋” 拓展到办公、聚会、佐酒甚至代餐 —— 店内既有适合小孩的奶酪棒,也有适合成人的精酿啤酒、白酒,甚至引入鳕鱼奶酪等佐酒零食,贴合当下多样化消费需求。更关键的是,它们利用 “低价 + 散装称重” 激发消费者的 “冲动消费”:比如 0.88 元的 AD 钙奶、1.6 元的依能水,价格低到让人 “无需犹豫”,散装零食则让消费者 “一不小心就多拿”,单客消费额虽低,但高频复购和海量客流最终堆出高营收。万辰集团上半年 225.8 亿元营收,正是靠超 1.5 万家门店的 “薄利多销” 堆出来的。
传统零食品牌的亏损,恰恰反衬出量贩零食店的供应链与效率优势。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品牌,要么依赖电商渠道,承担高额平台佣金和物流成本;要么线下门店少,供应链规模效应弱,采购成本比量贩店高 10-20%;更关键的是,传统品牌仍保留部分中间商环节,且需投入大量资金做营销、打广告,进一步压缩利润。而量贩零食店靠数智化提升效率:鸣鸣很忙用 AI 算法优化库存周转,货架缺货信息实时同步总仓,补货速度比传统商超快 3-5 倍,降低缺货损失;万辰集团依托 1.5 万家门店的集中采购,议价能力远超传统品牌,上半年净利润暴增 50358.80%,很大程度源于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此外,传统商超 “大而全” 的模式也成拖累 —— 家乐福、沃尔玛等商超要覆盖家电、服装等低频品类,零食饮料只是 “引流工具”,无法像量贩店那样聚焦零食,自然难以压缩成本、提升周转,最终在价格战中被量贩店 “偷家”。
不过,“低价狂赚” 的背后,量贩零食行业也面临 “同质化 + 品控” 的隐忧。现在走进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好想来,会发现价格、选品高度相似:500ml 可乐都是 2.3 元,散装锅巴价格相差不超过 0.5 元,甚至合作的工厂都有重叠,这种同质化虽能降低采购成本,却也让品牌失去辨识度,只能靠价格战抢客;黑猫投诉平台超 3 万条关于量贩零食的投诉,也暴露出品控问题 —— 部分门店存在临期产品、包装破损、食品安全隐患,若不解决,会逐渐消耗消费者信任。更关键的是,行业 “低垂的果实” 正在减少:2024 年量贩渠道以 37% 占比成为零食第一大渠道,超越超市(22%)和电商(20%),但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从 2024 年 9330 亿元增至 2025 年 9720 亿元,未来要突破 2030 年 1.8 万亿元目标,必须向 “全品类 + 精细化” 转型。目前鸣鸣很忙推出 3.0 省钱超市、万辰集团转型硬折扣全品类超市,就是想从 “零食专卖” 拓展到日用品、生鲜等领域,寻找新增长极,但这也意味着要和传统商超、社区团购正面竞争,考验供应链的全品类把控能力。
综合来看,可乐 2 块 3、AD 钙奶 8 毛 8 的低价背后,是量贩零食店 “规模压成本、供应链提效率、低价抓客流” 的成熟盈利模式,这也是赵一鸣、零食很忙、好想来能年赚数十亿的核心原因。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品控、品类拓展等问题会逐渐凸显,未来只有那些能建立差异化壁垒、做好精细化运营的品牌,才能在 “低价狂欢” 后继续领跑。而传统零食品牌若想突围,或许需要放下 “高端身段”,学习量贩店的供应链逻辑,才能在零食市场的 “冰火两重天” 中找到生路。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