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9959
39
2025-11-19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引发热议,称自己购买的茶颜悦色 “习惯茶(茉莉春芽)” 茶包,饮用后发现口感与古茗的同类茶饮高度相似。带着疑问查看产品包装后,该网友发现了关键线索 —— 这款茶颜悦色茶包的受委托生产商为浙江水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而这家企业同时也是古茗的合作生产商。消息一出迅速引发行业关注,针对 “同质化” 质疑,茶颜悦色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回应,明确表示品牌与古茗无直接合作关系,“习惯茶(茉莉春芽)” 确实是委托代工的贴标产品,这种模式在茶饮行业内十分常见。古茗客服随后也证实了合作关系,称浙江水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除服务自身生产外,确实会为其他品牌提供代加工服务,同类茶叶因原料和工艺趋同出现相似口感属于正常现象。

这场 “口感相似” 风波,实则折射出茶颜悦色品牌战略与产品结构的内在逻辑。作为 2013 年成立的新中式茶饮标杆品牌,茶颜悦色一直以 “中茶西做” 为核心工艺,定位 “做一杯有温度的茶”,凭借国风美学设计和现制茶饮的品质把控,成为长沙城市名片,其核心消费者以 18-30 岁 Z 世代女性为主,注重文化体验与社交分享。现制茶饮是茶颜悦色的核心壁垒,从原料甄选到门店制作都有严格标准,比如采用鲜奶替代奶精、推行低糖低脂配方,这些都需要自建供应链和门店体系支撑。而 “习惯茶” 系列茶包属于品牌延伸的零售品类,并非核心业务,选择代工模式符合行业常规 —— 对于非核心的零售产品,委托专业代工厂生产既能降低自建生产线的成本,又能借助代工厂的成熟工艺快速落地,茶颜悦色只需把控产品标准和品牌包装,形成 “现制核心 + 零售补充” 的产品矩阵。
古茗的代工选择同样基于自身战略考量。作为聚焦现制茶饮赛道的头部品牌,古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下沉市场的门店布局和高效供应链体系,其现制茶饮的茶底、配料等核心原料多由自建或深度绑定的供应链企业提供,以保障口感稳定性。而茶包等零售类产品更多是作为品牌流量的延伸,用于丰富消费场景,并非营收主力,选择浙江水仓这类成熟代工厂合作,既能节省研发和生产投入,又能快速覆盖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水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茶饮代工领域颇具规模,凭借标准化的茶叶加工工艺和稳定的原料采购渠道,服务了多家茶饮品牌,其生产的茉莉春芽等基础茶底,因原料产地集中、加工工艺标准化,本身风味差异就相对较小,这也是不同品牌产品口感相似的核心原因,并非品牌间的 “抄袭” 或 “联动”。
事实上,代工模式早已成为茶饮行业的 “潜规则”,尤其是在零售类产品领域更是普遍存在。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其推出的瓶装茶、茶包、零食等衍生产品,大多采用委托代工模式,品牌方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的现制茶饮研发、门店运营和品牌营销上,而非分散到零售产品的生产环节。数据显示,2024 年新中式茶饮行业的零售衍生产品市场规模达 320 亿元,其中 85% 以上的产品由专业代工厂生产,这种分工模式已形成成熟生态 —— 代工厂凭借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品牌方借助代工厂快速拓展品类,实现双赢。对于茶颜悦色和古茗而言,选择同一家代工厂,本质上是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就像多家食品品牌会选择同一供应商生产包装或原料一样,并非特殊现象。
消费者对 “口感相似” 的敏感,实则源于对品牌差异化和品质的期待。茶颜悦色的核心价值在于现制茶饮的国风体验和定制化口感,其 “习惯茶” 系列更多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在非门店场景的饮用需求,定价和定位都低于现制产品;古茗的核心优势则是现制茶饮的高性价比和广泛门店覆盖,两者的核心赛道并无直接冲突。为避免代工产品同质化,头部品牌其实都有隐性把控 —— 茶颜悦色会对代工厂提出原料等级、香气浓度等具体要求,其 “习惯茶” 的包装设计延续了品牌标志性的国风元素,通过视觉差异化强化认知;古茗则会在代工产品中融入自身品牌标识的调味特色,即便基础茶底相似,也会通过细节调整形成区分。此次风波中,两家品牌的公开回应也体现了行业透明度的提升,让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代工模式的合理性。

这场 “口感之争” 最终回归到行业本质:代工只是生产环节的选择,并非品质的 “减分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仍取决于核心产品的差异化、品控体系和品牌价值。茶颜悦色凭借现制茶饮的文化属性和品质把控,在长沙本地渗透率极高,社交媒体话题量超 10 亿;古茗依靠高效供应链和下沉市场布局站稳脚跟,两者的核心优势都不会因一款代工茶包的口感相似而动摇。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看待代工模式,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安全和适配场景,比纠结 “是否同源生产” 更有意义。而对于行业来说,此次事件也让代工模式更加透明,推动品牌在选择代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品控和差异化设计,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