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8682
22
2025-11-21
深耕焖锅赛道21年的黄记煌,终于跳出了“三汁焖锅”的固有标签。近日品牌正式官宣推出全新门店“黄记煌焖小馆”,以上海为首个试验场开启转型探索。这并非简单的产品微调,而是从选址、产品到客单价的全方位重构——告别传统商场大店模式,转向100平米的社区小店;在“焖”的核心基础上加入“现炒”元素;人均消费从75元降至60元,降幅接近20%。对这家被百胜中国收购后持续求变的老品牌而言,“焖小馆”的诞生,既是应对消费场景变迁的主动出击,更是一场瞄准社区轻正餐市场的战略突围。

门店定位的彻底转向,是黄记煌焖小馆最直观的变革。以往黄记煌门店多扎根核心商圈商场,而此次上海首店选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和源名城周边,步行1.3公里可达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精准锁定街坊日常用餐、医院陪护及周边上班族的刚需消费。100平米的紧凑面积大幅降低了租金成本,店内以2-4人桌为主力布局,既适配家庭小聚的核心需求,也通过灵活拼桌兼顾“一人食”场景,填补了传统焖锅店对单人客群的覆盖空白。装修风格也彻底放下商场店的精致感,采用木质门头搭配暖黄灯光,营造出街边老店的温润亲切感,更贴合社区居民的用餐心理。为适配社区消费的即时性需求,门店还专门在门口设置独立取餐口,外卖骑手无需进店即可快速取餐,大幅提升了外卖运营效率,形成“堂食+外卖”的双场景互补。
产品结构的创新重构,让“焖”这一核心基因有了更灵活的表达。焖小馆将SKU精简至20余款,摒弃了传统门店的繁杂品类,却通过“焖+多元烹饪”的组合实现了风味扩容。经典焖锅作为根基得以保留,但在呈现形式上更趋轻量化,比如“海捕大虾锅”以蔬菜打底搭配大虾、金针菇等食材,“黄金香炸大猪排锅”融合猪排与鸡腿肉,既延续“一锅多料”的特色,又控制了分量与价格。更具突破性的是新增的融合焖菜与焖炒小锅两大系列:融合焖菜将焖制工艺与地域风味结合,推出花甲水晶粉、江西风味三杯鸡、川辣年糕虎皮凤爪等新品,让焖锅不再局限于单一味型;焖炒小锅则直接切入“现炒”赛道,采用“先焖锁鲜+快炒提香”的创新做法,在保留食材鲜嫩的同时强化锅气,酸辣虫草花土豆丝、双椒小炒牛肉等菜品兼顾下饭属性与烟火气,更关键的是将出餐时间从传统焖锅的20分钟以上压缩至10分钟左右,适配了快节奏的社区消费场景。小食、汤品与饮品的搭配则精准满足一餐所需,形成完整的产品闭环。
性价比的全面提升,让焖小馆快速击穿社区消费的价格敏感点。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上海焖小馆人均消费约60元,较同城市传统黄记煌门店75元的客单价下降近20%,这一价格带完美契合社区家庭“吃饱吃好”的核心诉求。价格体系的设计极具灵活性:焖炒小锅单价普遍20元左右,融合焖菜定价28-48元,单人点一份焖炒小锅加饮品30元出头即可买单;多人聚餐时点一份98-108元的招牌焖锅(较传统门店138元起的价格大幅下探),搭配几份小食,人均五六十元就能实现丰富搭配。这种“丰俭由人”的定价策略,既覆盖了单人简餐、双人工作餐,也能承接家庭日常聚餐,最大化拓宽了客群范围。而这样的性价比并非盲目降价,而是通过精简SKU、社区店低成本运营及供应链优化实现,在保证利润空间的同时形成市场竞争力。
焖小馆的推出,实则是黄记煌被百胜中国收购后持续转型的必然结果,背后暗藏清晰的战略逻辑。早在2024年20周年品牌发布会上,黄记煌就已启动全面升级:推出全新IP“黄小煌”吸引年轻消费者,针对不同场景推出6寸、9寸、12寸多规格锅具,引入豆沙茄盒、烤蜜薯轻牛乳等关联品类,甚至试水“青花椒牛蛙焖鸡锅”“黄金榴莲焖锅”等话题性新品。此次“焖炒小锅”系列在焖小馆正式落地前,已在北京长盈天街、上海松江万达等传统门店先行测试,积累了市场反馈。而开辟独立“焖小馆”店型,更体现了品牌的谨慎与野心——以独立运作的方式进行低成本市场测试,既不会动摇传统焖锅大店的正餐基本盘,又能快速验证社区轻正餐模式的可行性;一旦跑通,便可依托百胜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加盟体系与数字化能力进行全国规模化复制,为品牌开辟全新增长曲线。

从商场正餐到社区轻正餐,从单一焖锅到“焖+炒”融合,21岁的黄记煌正在经历一场关乎生存与增长的关键转型。对整个餐饮行业而言,黄记煌的探索极具参考价值:在消费场景日益细分的当下,传统品类品牌无需固守固有模式,通过门店小型化、产品轻量化、价格亲民化的调整,完全可以切入新的市场赛道;而依托母公司资源进行梯度测试、分步推进的转型策略,更降低了创新风险。当然,挑战同样存在:社区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保持性价比的同时维持产品品质,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复购率,如何让“焖炒结合”的认知深入人心,都是黄记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跳出舒适区的转型,让这个老牌焖锅品牌重新焕发了活力,而焖小馆能否成为社区轻正餐的新标杆,或将改写中式快餐的竞争格局。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