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11.64亿冲刺“西式复合调味品第一股”遇阻!百利食品遭北交所25页问询函,产能、毛利率成焦点

新用户-9959

25

2025-11-21

广东百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冲刺“西式复合调味品第一股”的进程突然按下“暂停键”——日前,这家深耕西式复合调味品赛道的企业收到了北交所第一轮审核问询函,25页的函件直指销售终端、费用率、募投项目合理性等11个核心问题,涵盖五大类事项,要求其与保荐机构在20个工作日内逐项落实回复。作为西式复合调味品领域的头部玩家,百利食品的基本面本具竞争力:核心产品覆盖沙拉酱汁、调味酱汁、面包糠、调味粉及红腰豆等即食配料,广泛适配西餐、日韩料理、中西式简餐、轻食烘焙、食品工业及家庭烹饪等场景,客户名单中不乏华莱士、塔斯汀、好利来、鲍师傅、泸溪河、85C、九毛九等连锁品牌巨头,终端渠道更已渗透沃尔玛、Costco(开市客)、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但这场看似顺理成章的上市冲刺,却因北交所的精准问询,暴露出产能扩张、盈利质量等潜在隐忧。

募投项目的“激进扩张”是此次问询的首要焦点。根据招股书披露,百利食品本次IPO拟募集11.64亿元,投向“全国总部建设项目”“亨利食品智慧工厂项目(一期)”及“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三大核心项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产能扩张规模——全国总部与亨利智慧工厂(一期)达产后,将新增酱汁类调味品产能16.14万吨、粉体类1.8万吨、即食配料0.92万吨。而2024年百利食品酱汁类产品现有产能仅18.82万吨,这意味着新增产能将使酱汁类产能提升85.74%,近乎翻倍的扩张力度引发监管质疑。北交所明确要求其说明两大生产基地在业务类型、产品定位、客户群体、竞争策略上的关联与差异,以及与现有东莞、马鞍山生产基地的协同性;更需补充披露达产后的预计产能、营收、经济效益数据及测算依据,与报告期财务数据的匹配性,同时量化分析对净利润的影响,核心直指“产能扩张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新增产能闲置风险。对依赖食品工业客户的百利食品而言,如此大规模的产能提升若无法匹配市场需求,将直接加剧经营压力。


经营层面的毛利率异常问题,成为问询函的另一重点“拷问”方向。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百利食品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09%、29.67%、31.12%和30.88%,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同期酱汁类、即食配料销售单价却呈下降态势,形成“价降利升”的矛盾;细分来看,酱汁类、粉体类毛利率逐年提升,即食配料却逐年下降,公司称系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所致,但未给出量化解释。更特殊的是毛利率的结构性差异:同一类产品在不同客户间毛利率存在明显差距;销售模式上,外销毛利率约35%、电商毛利率约51%,显著高于内销线下的29%,线下经销毛利率30%也高于非经销的28%;与行业可比公司相比,百利食品综合毛利率变动趋势完全相反——同行均呈下降态势,其却持续上升,且酱汁类毛利率比可比公司平均值高出近10个百分点。针对这些疑点,北交所要求其逐一量化分析:价降利升的核心原因、不同客户与模式毛利率差异的合理性、流通品毛利率高于定制品的逻辑、与同行差异的成因,以及毛利率的稳定性和应对原材料波动的措施,每一个问题都直击盈利质量的核心。


此次问询函的严苛程度远超常规,25页的篇幅涵盖基本情况、业务与技术、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募集资金运用等五大类11个问题,几乎覆盖上市审核的所有关键维度。除产能与毛利率外,北交所还关注其销售终端的管控能力、费用率的合理性、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等细节问题,形成全方位的“穿透式问询”。截至目前,百利食品尚未对问询函作出公开回复,而20个工作日的回复期限意味着其需在短时间内拿出详实的数据支撑和逻辑解释,这对企业及保荐机构的专业能力构成极大考验。值得注意的是,百利食品的上市进程本就“快马加鞭”:5月6日挂牌新三板当天便宣布拟申请北交所上市,从递交材料到完成辅导验收仅用三个多月,如此急切的节奏背后,或许是想抢占“西式复合调味品第一股”的行业先机,但问询函的到来无疑让这场冲刺变得更为曲折。


即便能顺利回应问询并成功上市,百利食品未来面临的市场压力也不容忽视。当前西式复合调味品市场虽处于增长期,但早已盘踞着亨氏、味好美等国际巨头,这些企业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控制力,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百利食品能凭借对本土连锁品牌的深度绑定实现快速增长,但其核心客户如华莱士、塔斯汀等以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可能对上游供应商的定价形成压制,这也是其部分产品单价下降的重要原因。此次募资扩产若能落地,虽能提升规模效应,但如何平衡产能释放与市场需求、避免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将是其长期面临的挑战。更关键的是,上市仅是起点,若无法通过此次问询函的“体检”实现内部治理的规范化,解决毛利率异常、产能规划合理性等核心问题,即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难以抵御行业竞争与市场波动的冲击。

百利食品的上市遇阻,折射出北交所对拟上市企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审核导向,尤其是对制造型企业产能扩张合理性、盈利质量真实性的严格把控。对百利食品而言,此次问询函并非“拦路虎”,而是梳理自身经营逻辑、弥补潜在风险的契机——只有清晰解释产能扩张的市场支撑、毛利率变动的核心逻辑,同时规范公司治理,才能真正具备上市的核心条件,也才能在后续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西式复合调味品第一股”的头衔固然诱人,但夯实经营基本面、回应监管关切,才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这场冲刺战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其对问询函的回复质量,行业也正拭目以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