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口可乐榨干柠檬最后一滴,3 大技术让果皮籽都成宝,柠檬堂改版即断货 观点
新用户-6799
7
2025-10-01
日本可口可乐又一次在低度酒赛道玩出了新高度!为了把柠檬的价值 “吃干抹净”,它不仅给旗下 2018 年推出的爆款低度酒品牌「柠檬堂」升级到第二代,还专门研发 “柠檬油直融技术”,连果皮里的香气都不放过,甚至把过去被视作 “瑕疵” 的柠檬皮苦味、籽的后味都变成卖点,让这款改版后的产品从 2 月常规款到 8 月无糖款上线即引发抢购热潮,而这只是日本低度酒行业 “死磕柠檬” 的一个缩影 —— 三得利、麒麟、朝日等巨头早已下场,把柠檬从饮品里的 “配角” 榨成了浑身是宝的 “主角”,背后更藏着 20-30 岁 “柠檬沙瓦女孩” 的千亿消费需求。
「柠檬堂」的改版绝不是简单换包装,而是把柠檬的 “每一寸价值” 都挖到极致。第一代无糖款时,可口可乐就盯上了 “鲜味”,通过 “预切柠檬法” 将整颗柠檬(包括果肉、果皮)磨碎榨汁后提前与酒调和,让酸味、苦味、香气充分融合,还研发 “柠檬提取物”,从加热柠檬中提纯风味,解决了无糖款 “没甜味就没柠檬味” 的难题。到了第二代,更是创新 “柠檬油直融技术”,灵感源自调酒师的 “南半球榨汁法”—— 把柠檬果皮朝下挤压,让原本难溶于水的柠檬油和果汁充分融合,一口下去能同时尝到果肉的酸、果皮的香、微苦的后味,完全复刻居酒屋现调的层次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柠檬堂」从 2018 年九州试销时就火到断货,2020 年销量直接冲到 573 万箱,连财报都特意上调全年预期至 800 万箱,足见消费者对 “真实柠檬味” 的狂热。
而可口可乐的疯狂,实则是日本低度酒行业 “柠檬内卷战” 的缩影。早在 2020 年起,三得利、麒麟、朝日就开始在柠檬赛道 “死磕”:三得利 2005 年就用 “-196℃制造法” 把整颗柠檬用液氮速冻压碎,锁住最鲜的风味;麒麟 2023 年推出「极柠檬沙瓦」,靠发酵工艺放大香气,让口感更顺滑;朝日更绝,2024 年的「未来柠檬沙瓦」玩起了 “五感体验”—— 开罐时气泡爆裂的声响、柠檬片从罐底浮起的视觉冲击、果皮飘出的香气、咬到柠檬片的口感,连 “听” 和 “看” 都融入饮用场景,上市即引爆社交平台。据日本户外媒体 TACKLE NOTE 调研,2023 年罐装低度酒里柠檬口味最受欢迎,“酸度适中”“清爽解腻”“场景百搭” 成了高频评价,甚至有品牌专门利用柠檬籽的苦感平衡甜度,把过去被丢弃的部分都变成了独特卖点。
这场 “柠檬大战” 的背后,是 “柠檬沙瓦女孩” 撑起的庞大市场。2019 年前后,“レサワ女子”(柠檬沙瓦女孩)这个词在日本社交平台走红,这群 20-30 岁的女性不喜欢 “豪饮”,更偏爱低度、清爽、易入口的酒饮,还特别在意 “健康感”——2023 年无糖即饮低度酒销量是 2020 年的 3 倍,她们宁愿多花钱,也要喝到 “无添加、自然风味” 的产品。正是这种需求,倒逼品牌从 “只取果汁” 转向 “榨干整颗柠檬”:过去柠檬只是用来平衡甜味的配角,现在果皮的香、籽的苦都成了 “本味” 的一部分,甚至连技术研发都围绕 “如何更像现榨” 展开。比如可口可乐东京研发中心的科学家,为了调出无糖款的柠檬味,反复试验过滤工艺,只为去除杂质保留鲜味;麒麟 2001 年就用 “冰点冷冻果汁” 技术,把果汁零下 18℃冷冻,最大程度锁住新鲜度,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契合女性消费者对 “真实、健康、有质感” 的追求。
从 1984 年宝酒造推出第一款罐装柠檬低度酒,到如今各大品牌把柠檬 “拆解得明明白白”,日本低度酒行业的 “柠檬进化史” 堪称一部 “原料挖掘教科书”。最初的探索期(1984-2017 年),品牌们忙着用冷冻、速冻技术还原鲜榨口感,“清爽” 是唯一关键词;2018-2022 年的 “三国混战期”,「柠檬堂」横空出世,带火 “浓郁柠檬味”,各大品牌跟着加码,5 个品牌 16 个月推出 8 款新品;2023 年至今的差异化时期,大家开始各显神通 —— 朝日玩视觉、麒麟拼工艺、可口可乐抓香气,连柠檬籽的苦都被开发成特色。现在的柠檬,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风味符号,而是被彻底拆解成 “果皮出香、果肉出酸、籽出后味” 的原料宝库,每个部位都有对应的技术和产品,这种对 “极致本味” 的追求,不仅让日本低度酒市场持续扩容,更给全球饮品行业上了一课:真正的创新,就是把看似普通的原料,挖到每一寸价值都发光。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426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3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3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8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3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8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