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牌湾仔码头,如何从街边摊走向世界? 观点
新用户-2616
4
2025-10-01
1978 年 10 月,香港闷热的天气酝酿着一场暴风雨。臧健和像往常一样,推着小车带着两个女儿去湾仔码头卖北京水饺。4 岁的小女儿帮着 “放风”,大女儿在一旁包水饺,母女三人早已习惯了这种无照小贩的生活。可这天,小女儿被小狗吸引忘了 “职责”,巡逻警察发现后开始围堵。小贩一通乱跑,码头一片混乱。正在和小狗玩的小女儿听到吵闹声抬头,看到妈妈被警察抓了,哇地大哭,跑到警察身边拽着衣角哀求:“警察叔叔,你放了我妈妈吧,不是我妈妈的错!是我贪玩,不是妈妈的错!” 大女儿也在一旁悄悄哭泣。小女儿的话让臧健和如遭掌掴,满心自责,觉得不该把大人都承受不住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警察看着哭作一团的母女三人,眼眶湿润,最终允许她们继续经营,围观人群拍手叫好,小女儿还破涕大叫 “妈妈我救了你!” 如今,已是亿万富翁的臧健和,这段经历仍让她终生难忘。
2005 年 9 月 6 日,臧健和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接受《中国新时代》独家专访时感慨,因身体不佳,她已三年没回内地,很多活动都无奈拒绝,眼中满是内疚。回忆虽苦,却每次都有新感悟。臧健和原籍山东五莲县许孟镇仁里村,原本在青岛过着幸福生活,1977 年,因泰国籍丈夫离去,她辞去安稳的护士工作,带着两个不到 10 岁的女儿,满怀希望去泰国投奔已分离三年的丈夫,却发现重男轻女的婆婆已为儿子另娶并生子。无法接受 “一夫多妻” 现实的她,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前途,选择离开,辗转来到香港,起初租住在一间仅 4 平方米、没有窗户的小屋里。
初到香港,母女三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臧健和肩上。为养家糊口,她一天要干刷碗、打针、洗电车 3 份工作,每天只睡三四个钟头。语言不通、对地域不熟悉,让她找工作格外困难。更不幸的是,她刷碗时撞伤了腰,还被查出患有糖尿病,无法再干体力活。社会福利部门告诉她可以享受 “公援金”,可她婉言谢绝了,因为母亲一直教育她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她怕领救济金会让自己和孩子失去斗志。在家休息 13 天后,臧健和又开始为生存工作,这次她做起了水饺生意。她购置了小木车、火炉子等工具,在湾仔码头摆起水饺摊,取名 “北京水饺”。雇不起帮工,两个女儿就成了她的帮手,10 岁的大女儿和面、擀皮,4 岁的小女儿洗碗。小女儿个头还没洗碗的木桶高,洗碗时整个身子都探进桶里,冬天海风一吹,小胳膊冻得通红、手上裂着口子,却从不抱怨。臧健和一生都忘不了那些艰难岁月,经过不断努力,母女们忙碌的小摊慢慢成了湾仔码头上一道动人的风景。
说起第一天卖饺子,臧健和心情很不一般。当时几个打网球的年轻人循着香气过来,说从没见过 “北京水饺”,想尝一尝。她恭恭敬敬地把水饺端给他们,然后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吃。没想到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说好吃,每人都要了第二碗,这让她激动得流下热泪。从此,她更卖力卖水饺,早晨五六点就去街市买菜,回来花近半天时间洗菜剁馅,对水饺质量要求极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下午 1 点准备妥当,她就推起小木车到码头生火包饺子,一直干到深夜最后一班渡船停运才收工,之后还会收拾卫生、洗刷码头,尽管没人要求,可她觉得不能弄脏环境,对不起社会和他人。
不知不觉中,收入渐渐多了,母女三人的生活基本有了保证,两个女儿也先后上学。这时,在臧健和心中,卖水饺不再只是养家糊口,更是自己的事业,是为了实现把女儿培养成才的愿望,而这需要很多钱。她决心让自己的水饺更有名气,于是选用上等的肉、菜和面粉,连洗碗布都要雪白雪白的。为研制出更符合客人口味的饺子,她一遍遍尝试创新。她的宗旨很朴素,就是对待顾客像亲戚朋友,让每个顾客都心满意足。
1985 年,臧健和靠积蓄在香港开了第一家店铺,生意非常火爆。到 1987 年,她又租下隔壁店铺,生意依然火爆,每天都排着长队,甚至带旺了整条街。各种媒体纷纷来采访,好奇在供大于求的香港,臧健和的水饺为啥卖得这么好,她笑着说 “因为地方小、不够,所以排队的人很多”,回忆起当年的成功,她激动得紧握双拳。“臧姑娘” 的水饺好吃,口碑越传越广,“北京水饺” 名气越来越大,有时为吃一份要排一个半钟头的队,连香港港督府都慕名前来求购。现在的臧健和说,那时虽然很累,但心情很高兴,因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臧健和的事业起步初期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香港湾仔码头改建时,她想改变生意策略扩大经营,却没太多资金开铺子,正巧香港政府要拆迁她居住的木屋,补偿了她 3 万多元港币,这笔钱成了她扩大经营的雪中送炭。另外,通过表姐介绍,她认识了日本人开的 “大丸百货” 老板。老板的女儿平时对食品十分挑剔,却一口气吃了 25 只 “北京水饺” 还大加赞赏,这让老板十分惊奇,因为女儿从没吃得这么开心过。老板问明饺子来历后,和臧健和有了往来。日本人有自己的生意眼光,知道连嘴刁的女儿都喜欢的食品,在香港肯定也受欢迎。他向臧健和表达了想经销饺子的意图,臧健和如实说自己是无牌照经营,当时她觉得,情愿现在不买水饺,也不愿骗他。老板笑着说可以使用大丸的包装,只要合作顺利,大丸会把湾仔饺子推广到全香港甚至全日本。就这样,臧健和一步一个脚印,把湾仔码头的 “北京水饺” 销往了全世界。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426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3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3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8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3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9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