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经销商开拓新店难?掌握沟通逻辑,成功率直线上升! 观点
新用户-2616
9
2025-09-24
在快消品经销领域,开拓新店是经销商扩大市场版图的关键动作,但 “怎么沟通才能提升成功率”,一直是不少从业者头疼的问题。其实,只要摸透沟通逻辑,结合一线品牌的优势与针对性话术,新店开拓的效率能大幅提升。
多数经销商在开拓新店时,会优先选择一线品牌的畅销品,核心原因很简单:这些产品的价值已经被社会和市场广泛认可,业务员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跟终端老板阐述 “产品好在哪”,能直接进入更关键的合作洽谈环节。基于此,开拓新店的沟通过程,通常可以拆解为 “自报家门、产品介绍、逼单” 三个部分(其中,逼单环节的逻辑和推广新品时基本一致)。
先看 “自报家门”。终端老板对经销商业务员的认知强度,是有明确顺序的:品牌>品类>业务员>经销商。从销售效率的角度看,一线品牌本身已经被大部分终端老板认可,所以自报家门时,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借助品牌的 “光环效应”,把品牌作为定语来介绍自己。比如,业务员可以直接说 “我是康师傅的业务员小李”“我是农夫山泉的业务员小张”。这种表述方式,能瞬间让终端老板感受到 “大品牌背书”,降低对方的戒备心,为后续沟通铺路。
再谈 “产品介绍”。由于一线品牌的产品特性早已深入人心,所以这一环节不需要过多讲解产品本身,反而要把精力聚焦在 “利润” 和 “差异化服务” 上。如果业务员和终端老板之间有客情基础(比如拜访过老客户),可以参考推广新品的沟通逻辑;但如果业务员和终端完全陌生,彼此间的信任空间很小,这时候就不建议用 “提问法” 去引导需求,而要改用 “讲故事” 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终端老板意识到合作的好处。
比如,介绍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时,可以这样讲:“这个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隔壁村 ×× 家的店去年卖了 2 万多元的货,赚了 4000 多元。这个产品的每月坪效能达到 1000 元,是咱们这个地区同类方便面里最高的。换句话说,只要您的店里销售方便面,卖我们这个品牌是最赚钱的。”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终端老板直观感受到 “卖这款产品能盈利”。
还可以从 “货源安全性” 的角度讲故事:“我们是厂家在这个地区的唯一代理商,您从其他渠道很可能买到假货。去年食药监局在隔壁 ×× 县查了一个仿造这个商品的工厂,后来往下追查,没收了很多超市的货,据说有个超市因此损失了 1 万多元。您从我们这儿拿货会更省心,如果从其他渠道拿货,真拿到假冒伪劣产品,要是只是被没收、罚款还不算最糟,如果把人吃坏了那就麻烦大了。” 用 “假货风险” 的故事,突出从自己这里拿货的可靠性。
另外,也能从 “售后保障” 的角度切入:“从我们这儿拿货,如果你卖不了,还能给您免费调新货过来,您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要是从其他渠道拿货,他们是很难保证及时给您调换新货的,一旦商品过期了就彻底损失了。这还算好的,如果过期没发现还摆在货架上,让工商部门查到了,一次就要罚款 5000 元。” 把 “售后” 和 “违规成本” 的账算清楚,让终端老板明白和自己合作 “风险更低”。
当完成自报家门、产品介绍,让终端老板对品牌、利润、风险都有清晰认知后,就可以进入 “逼单” 环节。这部分和推广新品的逼单逻辑一致,比如报价要坚决、预留议价空间、照顾客户自尊心、保持耐心等,通过这些细节,推动新店最终达成合作。
总之,快消经销商开拓新店,不是靠 “盲目推销”,而是要利用好一线品牌的既有优势,在沟通的每个环节 —— 从自报家门的 “品牌借力”,到产品介绍的 “故事引导”,再到逼单的 “细节把控”,都围绕 “让终端老板觉得‘合作有利可图、有保障’” 来展开,这样才能让新店开拓的成功率直线上升,为经销商的市场扩张筑牢基础。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387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2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7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7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