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滋紧急掉头!FDA 下死命令 2026 年底停用合成色素,曾爽约 2020 年承诺,靠发酵黑科技破局?

新用户-6799

8

2025-09-30

全球零食巨头亿滋正打响一场 “去合成色素” 攻坚战 —— 据路透社消息,其已启动美国市场产品的色素替换工程,将旗下色彩鲜艳的糖果、零食中的合成色素全面转为天然色素,虽未公布具体过渡时间表,但明确表示此举是响应美国法律要求与消费者健康偏好的必然选择。这一幕似曾相识却又更显紧迫:2015 年亿滋就曾高调承诺 2020 年前去除多品牌人工色素与香精,最终却未能完全兑现,而此次转型背后,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给出的 “最后通牒”:2026 年底前必须全面停用橙红 2 号、诱惑红、柠檬黄等 8 种石油基合成色素,政策压力下,亿滋已没有退路。

这场转型绝非亿滋的单独行动,而是美国食品行业被政策与健康争议推动的集体转向。2025 年 4 月,FDA 正式发布监管计划,明确分阶段淘汰合成色素:先撤销橙红 2 号与橙 B 的使用授权,再于 2026 年底前清除剩余 6 种常用色素,这是继年初禁用致癌色素红 3 号后,美国在食品添加剂监管领域的又一重磅举措。政策的出台源于长达数十年的健康争议,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2007 年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就指出,部分偶氮类合成色素可能加剧儿童多动症症状,而后续研究进一步显示,部分合成色素存在潜在致癌性,还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在美国家长团体与儿科医生的持续呼吁下,FDA 终于从 “引导” 转向 “强制”,而欧盟早已对同类色素实施警示标注制度,全球监管趋严已成共识。行业巨头们纷纷应声而动:雀巢计划 2026 年中完成替换,目前 90% 产品已革新;百事将改造节点提前至 2025 年底;卡夫亨氏、通用磨坊也给出 2027 年底的明确期限,亿滋若再迟疑,恐在合规与市场竞争中双重落后。


消费者需求的迭代则让这场转型从 “合规必需” 变成 “市场刚需”。国际食品信息理事会 2024 年调查显示,超六成美国消费者虽不熟悉天然色素种类,但愿为 “清洁标签” 产品支付溢价,美国家长对儿童食品成分的关注度尤为突出,65% 以上的城市家庭会优先排除含合成色素的零食,这一比例较 2018 年增长 23 个百分点。亿滋显然深谙此道,其旗下奥利奥已试水推出 “透明工厂” 数字页面,详细展示甜菜红的提取过程与环保优势,该系列上线三个月数字渠道销量暴涨 41%,印证了天然色素对消费决策的拉动作用。对于主打 M&M's、趣多多等以儿童与年轻群体为核心客群的亿滋而言,“无人工色素” 已成为品牌信任的重要背书 —— 在社交平台上,相关内容月均曝光量已突破 10 亿次,舆论压力倒逼品牌必须跟上 “天然化” 浪潮。


但转型之路依旧布满荆棘,这也是亿滋 2015 年承诺落空的核心原因。天然色素长期面临成本与稳定性的双重瓶颈:合成色素纯度超 90%,而天然色素原料中有效成分通常不足 2%,需大量植物提取,且着色力弱,达到同等效果的使用率更高,导致使用成本往往是合成色素的数倍。更棘手的是稳定性问题,花青素遇高温易降解,番茄红素怕光怕氧,传统天然色素难以支撑糖果、烘焙食品的保质期要求。不过技术突破正逐步破局:合成生物公司 Michroma 开发的发酵红色素 Red+,耐热耐酸碱,着色能力是甜菜红的指数级倍数,还能规避植物源色素的供应链波动;奇华顿推出的 Everzure™ Galdieria 蓝色素,通过微藻发酵制成,在低 pH 环境下仍能保持鲜亮,完美替代合成蓝 1 号。亿滋极有可能借力这类新技术,毕竟其竞争对手已抢先布局,CJ 第一制糖就与 Michroma 达成合作,为食品巨头提供规模化天然色素供应。


从行业格局看,这场 “去色革命” 正在重塑食品色素市场的竞争规则。2023 年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已达 388 亿元,年增 12.3%,其中烘焙与糖果领域应用占比超 40%,预计 2029 年美国食品天然色素渗透率将突破 59.6%。天然色素的来源正从传统植物提取向发酵、合成生物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拥有技术与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抢占先机。对亿滋而言,美国市场营收占全球近三成,若能率先完成替换,有望在与百事、雀巢的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但风险同样存在:若成本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产品涨价削弱性价比;若色素替换影响口感或色泽,还可能引发老客流失 —— 螺旋藻蓝等天然色素可能自带海藻味,需通过工艺优化消除风味干扰。

亿滋的此次转型,本质是食品行业从 “效率优先” 向 “健康优先” 转型的缩影。从 2015 年的承诺落空到如今的政策倒逼,折射出天然色素从 “可选项” 到 “必选项” 的转变历程。随着 FDA 禁令进入倒计时,亿滋的具体时间表或将很快公布,而其能否平衡成本、品质与消费者体验,不仅决定着自身在美市场的命运,也将为全球食品巨头的 “清洁标签” 改革提供范本。在这场由政策、技术与消费需求共同推动的变革中,谁能最快攻克天然色素的成本与性能难关,谁就能在未来的零食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