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3
2025-09-25
“点单 7 分钟,酸菜鱼上桌”—— 这个曾让太二酸菜鱼陷入信任危机的细节,如今成了其从网红顶流跌落的缩影。昔日以 “仅堂食”“人齐进店” 傲娇姿态称霸酸菜鱼赛道的太二,正经历成立十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跌 13.3% 至 19.48 亿元,自营门店从 612 家锐减至 547 家,一年之内闭店 65 家,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也从 2023 年的 19.3% 缩水至 13.4%。在西贝预制菜风波的余波中,这家以 “活鱼现做” 为核心卖点的品牌,不仅被推上 “预制菜质疑” 的风口浪尖,更要在千亿元酸菜鱼市场的存量厮杀中寻找生路。
信任崩塌与行业洗牌的双重冲击,是太二陷入困局的核心原因。作为品牌安身立命的 “活鱼现做” 标签,近年来屡遭消费者拷问:媒体实测中快速上桌的菜品、客服 “部分食材由中央厨房初步加工” 的模糊回应,都与消费者对 “现杀现做” 的期待形成落差。更关键的是,在预制菜认知度提升后,行业人士透露的 “鱼片、酸菜等经中央厨房预制,门店仅简单烹饪” 的真相,让不少花上百元消费的顾客倍感失望。而外部市场早已告别增量时代:尽管 2025 年酸菜鱼市场规模预计达千亿元,但全国门店数量从 2018 年的 3 万家降至 2.6 万家,近一年净关店 3331 家,太二的市场份额也从 7.5% 下滑至 6.8%,存量竞争下的客源分流愈发致命。与此同时,消费者吐槽的 “分量变少、价格虚高”“菜品单一” 等问题,让太二的网红滤镜加速破碎,曾经的排队长龙逐渐消失。
为挽回颓势,太二在 2025 年 3 月推出 5.0 鲜活模式,试图以 “自我革命” 重建信任。这场转型围绕 “活鱼、鲜鸡、鲜牛肉” 三大核心食材展开,不仅升级菜单新增洪湖粉藕排骨汤、爆炒鲜土鸡等菜品,还对门店进行彻底改造:黑白漫画风格被原木风取代,增设食材展示区与明厨亮灶,将 “活鱼每日到店、牛肉鲜切现做” 的标语贴满厨房玻璃,更配备专业厨师现场爆炒增强 “锅气”。截至 7 月底,64 家改造门店已交出初步成绩单:日均堂食营业额同比增幅比常规门店高出 15 个百分点,客单价从 71 元回升至 73 元,部分闭店实为升级改造,如杭州大悦城、万象城店均在焕新待开。但转型的代价同样显著:活鱼现杀模式使毛利率下降 1%-2%,大型门店改造成本高达 180 万至 200 万元,即便小型门店也需 20 万至 30 万元,需销售额增长 12% 才能覆盖成本。
太二的困境本质上是餐饮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一方面,预制菜的普及正在重构市场格局:盒马工坊 430g 酸菜鱼仅售 11.8 元,山姆 1.515kg 装售价 59.8 元,低价预制产品严重挤压线下门店生存空间,2025 年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 204.7 亿元,进一步分流客源。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已从 “打卡网红店” 转向 “新鲜 + 性价比” 的实质体验,太二早年的 “傲娇规则” 早已不合时宜,而同期小小河边鱼等品牌凭借 “活鱼现做 + 数字化供应链” 的组合拳,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反衬出太二供应链响应的滞后。更严峻的是,行业双降压力下,太二的母公司九毛九集团也面临整体营收下滑 10.1% 的困境,怂火锅、九毛九西北菜同步承压,太二的转型成败直接关系集团命脉。
当前的太二正站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若能加速 5.0 模式落地,2026 年完成全部门店改造,借助供应链优化将毛利率拉回 64% 的目标线,或许能重获消费者信任;但倘若陷入 “成本攀升 - 价格上涨 - 客流流失” 的恶性循环,或改造速度跟不上竞争节奏,其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被侵蚀。毕竟在 2.6 万家酸菜鱼门店的存量博弈中,消费者的耐心早已耗尽,“鲜活” 的口号需要实打实的食材、透明的流程与合理的价格支撑。
从 “排队王” 到闭店潮,太二的十年沉浮印证了餐饮行业的铁律:网红滤镜终将褪去,唯有精准匹配消费需求的供应链能力与产品力,才能穿越市场周期。千亿元的酸菜鱼赛道仍有机会,但留给太二证明自己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