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经销商如何提升销售能力?个人与制度的协同破局法

新用户-2616

23

2025-09-24

销售行为是连接产品与客户的核心纽带,其本质是专业且带有明确目的的价值信息传播。对于快消经销商而言,销售能力包含两个关键维度:个人销售达成能力与制度合理性。个人维度聚焦业务员的销售能力,制度维度则指向销售团队的管理能力,而设计并适时优化合理的销售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它能引导并提升业务员的行为效率,进而创造更大价值。

个人销售达成能力与有效客户数、行为效率、商品价值直接相关。商品价值主要由供应链环节的选品策略和能力决定,当商品选定后,销售达成便主要与有效客户数和行为效率相关,可看作二者的乘积(销售达成 = 有效客户数 × 行为效率)。这意味着销售达成是一种概率事件,销售行为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可能性的过程,通过持续累加可能性,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有效客户是所有销售行为的基础,获取有效客户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业务员要做好四件事,其中勤奋与坚韧是合格销售人员的基础品质。只有具备这两种品质,才能在不断试错中积累更多有效客户。比如,有位调味品业务员销售技巧不算突出,但每月业绩都名列前茅,原因是他每天平均拜访 35 家客户,比其他业务员多 40% 以上,这表明勤拜访能带来更多达成机会 —— 销售技巧和个人能力只能提升行为效率,却无法直接增加有效客户数;若没有足够的有效客户支撑,再好的行为效率(客户转化率)也难以转化为实际业绩。


定义目标客户同样关键,需结合公司战略规划与产品特性。公司员工的所有行为都应围绕企业整体战略展开,脱离这一原则,公司会变得松散、缺乏凝聚力;同时,销售行为的实质是传播产品价值信息,产品价值信息被终端客户接受的前提是客户属性与产品属性相契合、匹配,因此目标客户的定义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


线下获取有效客户的方式通常有陌生拜访(“陌拜”)和约访,二者的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具有计划性。选择哪种获客方式,主要考虑获客成本的关键要素:接触决策人的可能性和单位时间可试错的数量。一般来说,陌生拜访的使用频率较高,它适合客户地理位置集中(单位时间内可拜访的客户数量多、在途时间成本低)且决策者常在公司的情况,像开拓传统流通客户就符合这类特点,但对于特渠、KA 类客户,这种方法的效率要低得多。确定目标客户和销售方式后,还要做好访前准备工作:一是了解客户的基本信息;二是找到产品与客户的匹配点,并整理出相应的销售话术。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访销模式经销商的业务员平均每天拜访客户数量约为 25 家;车销模式经销商的业务员平均每天拜访客户数量约为 15 家。如果经销商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团队的销售能力,那么迅速提高销售达成能力的方式就是增加有效客户数量,因为从超量的拜访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行为效率是决定销售人员级别的重要标尺,它直接影响有效客户到最终转化的比率。除了产品价值相关要素、运气成分等,销售行为效率与销售人员自身能力密切相关。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应具备沟通、逻辑思维、洞察、换位思考和发散思维五种能力,其中沟通能力是销售人员的基础能力,其他四种能力为进阶能力 —— 每额外习得一种能力,对其销售能力都会有新的提升。


沟通的本质是信息的输出与接收。人类通常通过五官(耳朵接收声音、眼睛识别光、鼻子辨识气味、舌头区分味道、皮肤感知温度和接触力)接收外界信息,然后在大脑中加工处理,形成对外界的认知;向外界传递信息时,主要通过声音、表情、身体变化来实现。根据双方的意愿,沟通可分为主动沟通和被动沟通:当双方都具备强烈的沟通意愿时为主动沟通,反之则为被动沟通。主动沟通时,双方的注意力集中度较高,传播信息一方的难度比被动沟通时小得多。考虑到销售行为的特性,这里主要讨论被动沟通。在被动沟通中,至少有一方(通常为信息接收方)的沟通意愿并不强烈,此时提升沟通能力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对方感官对信息的接收 “规律”;第二,在换位思考的大框架、大前提下,掌握问、听、引导、陈述、声音等技巧,善于 “察言观色”,会用手势传递信息等。


沟通效率与(负责)接收信息的感官数量有直接关系,业务员能利用的感官数量越多,沟通效率越高;反之,销售过程的难度越大。其次,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被接受的程度不同,基本遵循两个法则:第一,直接接触比间接接触更优;第二,每一个感官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数量越多,信息传播效率越高。优秀的业务员在推销新产品时,除了充分阐述商品的价值,还会全面利用对方更直接的感官传递产品信息,如味觉、触觉、视觉等。其中,味觉和触觉传播信息更直接、可信度更高,而视觉在单位时间传播的信息量更大。不同的产品和销售模式,可选择的感官数量不同,比如休闲食品经销商的业务员可充分利用耳、眼睛、鼻、舌四个感官传递信息,通过语音分析、直接看、尝一口、闻一下四种方式让客户确认产品价值信息;而日化商品的业务员则需要充分利用耳、眼、鼻和皮肤这四个感官。不过,在跟访经销商业务员拜访终端客户时发现,大部分业务员与终端客户的话术通常很简单,甚至直接下单后 “通知” 老板,对于成熟商品这种方法尚可,但对于新品或次新品的销售,不重视多管齐下利用接收方的感官,就不是有效沟通,难以实现销售行为。


在被动沟通中,会提问是有效倾听的必备技巧,也是让被动沟通持续下去的最好方法,更是对客户陈述的积极响应。好的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相关,人的思维模式前后关联,若提问与对方此前阐述的内容不相关,会让陈述者觉得没被仔细倾听,甚至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还会绕开对方的思路,降低沟通的愉悦度;前瞻性,沟通过程中每一段内容都以时间为背景、有其发展规律,沿着时间轴和事情发展规律前瞻性地提出问题,有利于确保沟通的连续性,加强沟通的深度;关注细节,每个陈述的内容都有精华部分,抓住关键细节提问,对提高沟通质量非常有帮助;慢半拍提问,这种节奏的提问主要有三个好处:让对方把话说完(有些人沟通时会停半拍思考后续内容,若急着提问可能扰乱对方思绪、破坏沟通连续性);留半拍时间让自己思考如何提出既有相关性又简短生动的问题;让对方感觉到你在思考,毕竟积极响应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问对方熟悉的领域,在与产品不相关的领域,尽量提对方了解的问题,要注意,提问不当导致陈述者无法回答,是打压对方情绪的 “有效” 方法,若持续打压,会使对方的沟通积极性下降,让沟通效果大打折扣;提对方想说的,这里需要换位思考 “如果我是对方,想说什么”,提到对方想说的话题时,会提升对方的沟通意愿,意愿得到满足且提问者给予正面响应,会给陈述者带来明显的愉悦感。


有效倾听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收集客户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积极反馈增加客户的好感。提高 “听” 的能力,需要注意三点:集中注意力,这是沟通的前提,也是基本的礼节,沟通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适度响应,陈述者需要的是好听众,而不是对手或 “木头”,因此响应应当是积极且适度的 —— 每个陈述者都希望在陈述过程中得到正向认可,即便得不到全面认可,也绝不希望被完全否定,全盘否定式响应不仅会彻底打断对方陈述的节奏,还会极大地打击对方的情绪,若确实无法赞同对方的陈述,可考虑用 “另一方面” 或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问题” 的话术,既可以让倾听显得不平庸,又可以提升对方对你在相关领域的认可度;反应适度,过弱的反应会让对方无法感知到,等于无反应,会削弱陈述者讲下去的兴趣;过强的反应会打断对方的思绪,引起对方的不适。那么,什么是适度呢?主要取决于陈述者的情绪强度,基本原则是显得比对方稍弱,尽量将对方的情绪向常态化引导,如果对方情绪激动,响应要相对平静;如果对方的情绪太平静,响应可以适当激动。此外,还要用好肢体语言,在倾听过程中,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的作用基本相同,又略有差异 —— 面部表情更容易被对方看到,能传递的信息更丰富;肢体语言的动作幅度较大,可表达更激烈的情绪,因此,使用肢体语言时,需要结合沟通的情境适度使用,避免使用不当影响沟通的连续性。


善于引导客户也很重要,经由任何感官输入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真正被接受的就更少了,毕竟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通过有限的信息说服别人并不容易。不过,人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下,会增强大脑的专注度和联想能力,在放松的状态下则很少如此。因此,把对方的情绪引入悲伤、恐惧、愤怒等比较紧张的状态,是提升沟通效率的不错选择。具体到销售行为,将对方的情绪带入紧张状态,一方面可以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可激活大脑的联想机制,强化事件的场景化,将有限信息变成无限的场景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引导,引导是高阶沟通能力的体现,常用的技巧有两个:一是导向紧张情绪的提问;二是描述场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讲故事”。这里的提问,与前面的提问目的不同,不是为了让客户心情愉悦,更多是希望引起客户的紧张情绪,加深客户对某个需求的迫切程度。不过,这种 “痛苦” 的感受不宜过多,过多会影响沟通效率。在使用提问技巧引导客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设置好问题。以引导为目的的提问,常见的方法有三种,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功效,需融会贯通:开放式提问,问题的范围广,为应答者的思考和回答提供足够的空间,一般放在沟通的起始阶段,可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打破僵局,沟通氛围相对轻松,最大优势是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取客户相关信息,有利于业务员将产品价值与客户的需求连接起来;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相反,封闭式提问的范围窄,限制作答的范围和思考范围,可细分为选择、判断两种,一般在沟通的中段出现,此时沟通双方已经不那么拘束,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近了,讲究效率的销售便会开始主动接过沟通的节奏和方向,进行封闭式提问,引导客户的思考方向;反向提问(即反问),将答案以问的方式提出,主要用来强调某种立场,是一种感情强烈的修辞方法,可很好地引导应答者在特定范围内的思考,是引导客户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表达的立场和情感过于强烈,建议有选择地使用,可以考虑用封闭式提问作为过渡,以使客户的情绪波动相对比较平缓。区分不同阶段、不同客户、不同氛围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后,要根据引导客户的方向和产品本身设置好提问的内容,方向就是客户的痛点,越痛效果越好,同时结合产品的特性,针对痛点提问,基本就是 “往伤口撒盐” 的感觉。与提问相比,讲故事这种方式要温柔得多,适用于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没那么近或客户情绪比较低落时,场景化通过对特定故事、场景的描述,激发客户大脑打开联想机制,进而将客户带入设置好的场景中。运用好这个技巧的关键是:信息相关,描述的事件、场景应与对方相关,最能强代入的通常是客户自身的事件,其次是相熟关键人的事件,关联关系越直接引导效果越好;能强化情绪,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必须能强化紧张类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等,主要方法是在涉及这些情感的描述时利用好语调变化、节奏的变化、肢体语言等,同时适度放大情绪。

面部表情也是重要的沟通反馈方式,获得响应是大部分陈述者说话的目的之一,而最有效的响应方式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反馈。毕竟沟通过程主要是面对面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就像镜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给对方。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语言的信息传递途径,即便是两人对视无言,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生动的面部表情,可使纯粹的语言沟通过程变得更有画面感,将单一的听觉交互变成视觉和听觉同时交互,增加了信息传播渠道,可有效提高沟通效率。人的常见面部表情有八种:兴奋、高兴、惊讶、悲伤、恐惧、害羞、厌恶、愤怒,主要由眼睛、眉宇之间、口腔、鼻子等的周边肌肉的变化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眼睛周边和口腔周边肌肉的变化,针对陈述者表述的不同场景,合适的面部表情响应能使陈述者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有利于沟通的深入和持续。如何利用好面部表情的各个要素呢?首先,要充分了解各个要素特征代表的情绪,比如快乐、愤怒、悲伤、恐惧这四种基本情绪在眼睛、眉宇、嘴部等要素上的基本特点(当然,人的情绪表达在实际中要复杂得多);其次,了解这些要素特征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后,将各种情绪与面部表情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练习,使其形成情绪的自然反应,提高面部表情丰富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着镜子反复练习,通过练习使面部表达情绪更自然、更到位。


综上,快消经销商要提升销售能力,需在个人层面聚焦有效客户获取与行为效率提升,在制度层面打造合理且能动态进化的销售制度,让个人能力与制度效能形成协同,如此才能实现销售能力的突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