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1
2025-09-11
咖啡赛道内卷正酣之际,隅田川用一款即饮新品撕开了增量市场的口子——今年3月,隅田川以“美式咖啡饮料”为全新定位,推出美式黑咖啡、茉莉冰美式、橙C冰美式3款即饮产品,近期官方透露该系列累计销量已突破700万瓶,其中1升大瓶装成家庭与高频消费场景核心,总体复购率达50%,7月单月复购率更是飙升至62%。这组亮眼数据背后,是隅田川创始人林浩对咖啡行业“破卷”的深度思考:当行业都在存量市场打价格战,隅田川选择转向10亿不喝咖啡的潜在人群,用“饮料化”思路重构咖啡消费场景,试图回答中国咖啡行业的终极问题——如何让更多人迈出喝咖啡的第一步?
隅田川的这一战略选择,源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洞察。过去十年,中国咖啡市场虽实现快速增长,2024 年产业总体规模达 3133 亿元,但消费门槛的降低也带来了新问题:挂耳、咖啡液等传统冲调类目占比不足两成,多数品牌扎堆在 “专业咖啡” 赛道内卷,比拼风味描述、产地溯源,反而拉高了消费者的认知门槛;与此同时,2023 年中国咖啡消费者仅 3.99 亿人,渗透率 28.3%,意味着仍有 10 亿人因 “咖啡苦、涩、难懂” 而敬而远之。更关键的是,饮料市场规模已达 1.25 万亿元,是咖啡市场的近 4 倍,林浩意识到,若能将咖啡从 “专业饮品” 转变为 “日常饮料”,就能打通咖啡与 10 亿潜在消费者的连接,这比在存量市场争夺 3.99 亿用户更具想象空间。日本即饮咖啡的成功也给了他信心 ——1969 年 UCC 推出罐装咖啡后,即饮咖啡逐渐占据日本咖啡市场半壁江山,2022 年规模达 91 亿美元,占比 51%,这证明 “咖啡饮料化” 是可行的路径。
为让咖啡真正 “饮料化”,隅田川从口味、包装、场景三方面精准发力。口味上,除基础款美式黑咖啡,还推出茉莉冰美式、橙 C 冰美式,选择茉莉花、橙子这两种中国消费者极为熟悉的风味 —— 前者有东方树叶茉莉花茶、康师傅茉莉蜜茶等国民饮品打底,后者则有瑞幸橙 C 美式(截至 2025 年二季度累计销量 3.5 亿杯)教育市场,降低消费者尝试门槛;包装上,除热门的 1 升装(主打家庭、办公室囤货),还配套 500 毫升、248 毫升装,分别对应便携即饮、入门尝鲜场景,覆盖从 “囤货” 到 “随手买” 的全需求;场景上,重点布局超市、便利店等即饮渠道,已进入盒马 NB、永辉、大润发等,让咖啡像可乐、矿泉水一样,出现在消费者 “口渴时能随手拿到” 的货架上,而非局限于咖啡店或冲调区。这种设计彻底打破了咖啡的消费场景限制,现制咖啡需要专程购买,而隅田川即饮咖啡能让消费者在逛超市、便利店时 “随手带一瓶”,逐渐养成 “渴了就喝” 的习惯,真正融入日常。
从挂耳咖啡到即饮新品,隅田川 “做中国人的口粮咖啡” 的初心始终未变,只是对 “口粮” 的定义在不断迭代。2010 年前后,星巴克带动精品咖啡需求,隅田川将滴滤式咖啡命名为 “挂耳咖啡”,凭借现磨口感与便捷性打开市场,截至 2022 年累计销量 1.5 亿袋,解决了 “买得到、买得起” 的 “温饱” 问题;2018 年平价咖啡兴起,又推出胶囊浓缩咖啡液(冷热水皆可冲,截至 2024 年销量超 3 亿杯),进一步简化饮用流程;如今的即饮咖啡,则是在 “买得到、买得起” 基础上,追求 “闭眼买、天天喝”—— 不仅价格亲民(1 升装让 9.9 元能喝到 1 升咖啡),还兼具健康(无糖、无负担)与便捷(开瓶即饮),甚至能提供情绪价值(如茉莉风味的清新、橙子风味的清爽)。这种迭代,本质上是围绕用户场景不断优化:从居家冲调到办公室便捷饮用,再到随时随地即饮,每一步都贴合消费者对 “日常咖啡” 的需求变化,也让 “口粮咖啡” 的内涵从 “满足基本需求” 升级为 “提升生活便捷度”。
隅田川的 “破卷” 思路,也为咖啡行业提供了新方向。当前咖啡赛道的同质化、价格战愈演愈烈,从三四十元一杯的高端咖啡到 9.9 元一杯的平价咖啡,再到 1 升装黑咖啡,品牌陷入 “低价 - 亏损 - 提价 - 流失用户” 的循环。而隅田川跳出了这种竞争,通过 “品类创新” 找到未被占据的 “美式咖啡饮料” 赛道,不与现制咖啡、冲调咖啡争夺存量用户,而是去开拓 10 亿潜在人群的增量市场。正如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全球 CEO 张云所说,“破卷之道只有成为‘不同’”,隅田川的不同就在于:别人在 “做更好的咖啡”,它在 “做更像饮料的咖啡”;别人在 “缩小受众圈(专业咖啡爱好者)”,它在 “扩大受众圈(所有饮料消费者)”。这种差异化不仅让其即饮新品半年卖爆 700 万瓶,更可能推动中国咖啡市场从 “小众专业” 向 “大众日常” 转型。
当然,要让 10 亿不喝咖啡的人迈出第一步,隅田川仍面临挑战。比如,部分消费者对 “咖啡” 的苦味固有认知难以改变,需要更多市场教育;即饮咖啡赛道也开始吸引 UCC、叮咚等品牌入局,未来竞争可能加剧;如何在扩大受众的同时,不失去原有咖啡爱好者的认可,也是需要平衡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复购率(50%)与渠道布局来看,隅田川的方向已得到市场验证 ——700 万瓶的销量中,不仅有咖啡爱好者复购,更有大量首次尝试咖啡的消费者,这正是 “咖啡饮料化” 的价值所在。未来,若隅田川能持续优化口味、拓展场景,甚至借鉴更多国民饮料的成功经验(如结合茶、果味的更多变种),或许真能实现林浩的目标,让咖啡成为像可乐、茶一样的国民饮料,而这不仅是隅田川的突破,更将推动整个中国咖啡市场迈入新的增长阶段。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