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三公” 后,白酒行业如何转战商务酒市场?这些策略是关键 观点

新用户-2616

0

2025-09-28

限制 “三公” 消费令高端酒市场遇冷,纪委严禁公务员借红白喜事敛财的规定,又将中高端白酒的喜宴市场拖入泥潭,白酒行业仿佛迎来 “史上最严大考”,行业出路与发展方向成了焦点。实际上,白酒行业到了该调整的节点,这怪不得别人。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联系紧密,即便百姓怨声载道,政府也仅以温和手段调控,未使其迅速衰退;而白酒行业因过于高调,与腐败的关联愈发紧密,部分地方官员一心扑在卖酒上,把行业搅得乌烟瘴气,贿赂营销横行,卖酒不靠渠道、网络、创意或品质,只看谁的人脉资源多、权力大。面对这样一个无关国计民生却让官员陷入腐败的行业,政府下重手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大家无需担忧,即便政府重拳出击,白酒五千年的历史也不会就此消失,只要行业有存在的价值,就有发展的机会。行业发展需回归常态,不能再走歪路。汽车行业初期靠政府购车支撑,但真正爆发是依赖国民经济发展和普通消费者的崛起;啤酒行业同样卖酒,也受反腐、酒驾影响,却能波澜不惊地向前发展。所以,别把政府政策看得过于可怕,当下白酒行业只是在为过去偏离市场轨道买单,就算没有这些规定,行业也会自我纠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 毕竟不是市场行为,市场总会 “纠偏”。


回归市场得用市场手段,政府不消费了,还有商务消费和普通百姓的大众消费。比如豪车购买者多为商务人士,以前部队也是豪车消费的一大主力,现在部队搞整顿,商务消费就成了豪车的绝对主力;茅台亦是如此,部队消费渠道被堵后,顶上去的全是商务消费,这才让它前三季度勉强保持同步增长,虽说增长幅度大不如前,但也说明商务消费真实存在,且是个容量庞大的市场。那商务消费该如何做?商务人群有哪些特性和嗜好?


商务人群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对品味的追求远高于一般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觉得物有所值、能彰显身份就会果断购买。所以,品牌打造是否成功、是否契合商务人群的心理需求至关重要。茅台、五粮液能顺利转战商务市场,就是因为多年培育的高端品牌形象,满足了商务人士彰显身份的需求。地方白酒企业虽名气不如全国性品牌,但至少是地方小众圈子的知名品牌,能受到地方商务人士的追捧,满足他们在本地消费的面子需求;而且地方圈子小,带动效果快,不像大城市,相互影响要磨合很多年才会形成辐射。圈子里有领头的 “老大”,搞定老大让他现身说法带动其他人,比逐个击破效果更好;要是老大有了偏好不接受,再逐个击破分食蛋糕。


如今各地商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地方商业发展欣欣向荣的表现,也是地方商业人群抱团发展的需要。白酒品牌借助地方商会拓展商务市场,既迎合了地方情感,也是品牌推广的好平台,关键是目标精准,契合双方需求。酒鬼酒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就很好地借助了湖南商会的力量,不管是省外的湖南商会推广酒鬼酒,还是省外经销商借助当地湖南商会的人脉拓展团购,都因为加入商会的人群多是有影响力的商界人士,他们的消费喜好会形成消费风向标,这种相互渗透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开口笑作为湖南地方品牌,借助邵阳商会或邵籍人士在当地的影响,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商务人群对大力度促销并不感冒,促销力度太大反而会让他们怀疑产品的价值感,产生迟疑。前面提到,商务人群对价格不敏感,关键是要凸显品牌的价值感。做促销时若不考虑商务人群的感受,还像针对政府人群那样做促销,会砸了自己的牌子,也损害自身利益。商务人群的促销该怎么做?一是赠品要精致,不一定贵,但要体现档次和质感;二是别搞折现,这会直接让产品的价值感缩水,从豪车促销就能看出,除非碰到特别大的经济危机或非常严重的行业危机,否则别做这种事;三是情感促销比实物促销好,能直击商务人群内心、引发共鸣的促销方案更有效。对商务人群来说,企业和财产都是自己的,很多人本身就是营销行家,那些虚妄的促销套路他们比谁都懂。以前喝名酒花大价钱,是因为有求于人,现在按自己的嗜好消费,觉得值就买,不值就不买,尤其看不起降价式促销,这和大众消费图便宜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商务酒的价格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太高拖消费升级的后腿,也不能太 “接地气” 让商务人群没面子。茅台前几年零售价飙到 2000 多元一瓶,脱离了消费品的本质,成了投资品,消费属性被掩盖;后来价格腰斩,回归消费属性,激活了大量商务用酒需求,也挽救了茅台的颓势。所以,商务酒的价格既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实际、高到大部分商务人士买不起,也不能太 “平民化”。以商务车行业为例,10 年前商务车以 10 - 15 万元为坎,现在主流是 10 - 30 万元,若不顺应潮流推 10 - 15 万元的商务车,没人会买账。酒类行业也是如此,目前商务用酒主流在 500 - 1000 元之间,这符合大部分商务人群的应酬需求,要主推这个主流价位;当然,适当增加一两款超高端产品,满足少部分顶级商务消费人群的需求,也是应该的,这是为未来的消费升级做储备。锁定价格定位后,推广就要围绕这个价格段的消费人群展开,找出他们的关注点和热点进行对接。


商务酒的包装不能花里胡哨、想当然。成功的商务人士一般在三十岁以上,相对沉稳,有应变和自我修复能力。大众消费的包装追求大气,甚至有过度包装之嫌,但商务酒的包装要有气质,体现质感和档次,要有内涵和深度,往桌子上一摆,就能成为双方沟通的媒介,满足商务人士的内在需求。而且商务酒包装的文化内涵不能是表面功夫,要经得起推敲,有能被大多数商务人士认可的说法,很多地方产品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近几年流行的绵柔风,其实是对商务酒口感市场的回应。商务应酬多是应付,喝酒的人并非真心想喝,所以希望酒入口淡、好入喉,喝后不上头,不影响第二天或当天的工作。应酬难免会有拼酒的场面,酒精度太高会影响现场拼酒的效果。知道了商务人群的这些特点,在研发产品、创新口感时就要找准方向,推出真正适合商务人群饮用的白酒。如果是好酒的商务人群,对健康的追求也会促使他们向健康饮酒方向发展,真正的好酒会被他们识别出来,因为好酒长期饮用,身体会有所体现。所以,卖给商务人群的酒,口感要符合他们的饮用特点。

商务人群一般出现在哪些场合?推广的重心要集中在哪些平台?除了前面提到的商会平台,还有很多俱乐部、会所等,都是很好的推广平台。现在流行圈子文化,微信平台的构建更是将圈子文化快速普及,小小的微信空间就是一个平台。各地的羽毛球俱乐部、汽车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都是很好的商务圈子,在这些圈子里做推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容易找到突破口。商务酒的推广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是要了解商务人群的特点,行业重心向商务人群转移,无疑会推高市场的门槛,对市场的净化有一定帮助。只要社会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就会随时干预。商务酒的推广不能再误入歧途,要在满足商务人群嗜好的同时,不让大众消费跟风商务消费,将民众对政府腐败官员的不满,转移到商务人群炫富上,政府的调控方向又会指向哪里?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