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未来,为何高档酒才是 “潜力股”? 观点
新用户-2616
3
2025-09-26
全球经济萧条对各行业的冲击逐渐显现,白酒行业虽受波及,但冲击力远不如预想中强烈,发展势头依旧势不可挡。经济萧条对白酒行业两端影响甚微:老酒民的饮酒量未因大环境缩减,民企老板也没因工厂经营问题减少高端白酒消费;反而是白领、中产阶层为 “过冬” 压缩对外应酬,消费能力有所减弱。
股市大跌时,茅台始终稳居高位,即便股市惨状频出,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品牌仍是股民心中的希望。泸州、郎酒、西凤、洋河等白酒企业也持续高歌猛进,扩张速度远超国民经济发展。细究会发现,这些酒企快速发展的共同点是高端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红火,这让它们面对经济萧条时毫无惧色。由此可断言,未来高端白酒消费会维持稳定,大概率不会明显上涨,但绝对不会下降;中档白酒因白领阶层谨慎消费,销量会大幅下滑;中低档产品销售会稳定上升,部分原本消费中档白酒的人群会退而求其次,消费两极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五粮液能成为酒业大王,并非源于产值,而是其高端消费品牌的代表地位 —— 国人想到五粮液,首先浮现的是 “昂贵”“能代表身份”,茅台的发展亦是如此,若定位中低档,茅台成不了国酒。五粮液提价成功后,茅台紧紧跟随,正因如此,茅台抓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与五粮液拉开差距的黄金十年,始终保住国酒地位,站在行业顶端。泸州老窖、汾酒、西凤、古井贡等名酒,起初定位为百姓名酒,不到十年就与茅台、五粮液拉开巨大差距,甚至一度为生计发愁;后来泸州老窖推出国窖 1573,才借其成功回归一线名酒行列。
再看酒鬼酒与水井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酒鬼酒横空出世,号称当时最贵白酒,巅峰时单品销售额超 9 亿元,风靡大江南北,连五粮液、茅台都要让其三分。后续操作虽遇挫,但因高端定位,酒鬼酒 “僵而不死”;若换成低档定位的品牌,恐怕早已退出市场,也正因高端定位,它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水井坊继酒鬼酒后,以超五粮液、茅台的价格定位取得成功,不仅成高端白酒黑马,还让全兴在四川和全国站稳脚跟,延续了四川 “六朵白酒金花” 的传奇;若没有水井坊的成功,全兴在全国的地位难以想象。全国性品牌靠中高档白酒站稳脚跟,地方酒企亦是如此: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定位中高档)销售额占比超 70%,成其翻身根本;衡水老白干的 “十八酒坊”(定位中高档)助其成为 “河北王”;西凤十五年的成功,也让西凤酒厂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有六十多年历史的五神酒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因经营不善停产,2006 年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改制,由民营制药企业接管(实际是政府剥离历史债务后转让)。该企业接管后,推出 198 元 / 瓶、388 元 / 瓶的中高档产品,借助政府支持和人脉主攻团购、酒店销售,配合广告公关宣传;仅 2007 年一年,曾经破产的五神酒厂就站稳脚跟并大幅盈利。它的复活顺应行业趋势,借政府平台从高端产品入手,快速打开 “利基” 市场获取流动资金,为后续扩张奠定基础。2012 年,一款 200 元 / 瓶左右的酒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 50% 以上,而 100 元 / 瓶左右的中档白酒销量大幅下滑,50 元 / 瓶的中低档白酒销量却大幅上升 —— 这些都说明消费两极分化加剧,有能力的消费者正提升消费档次,价格带持续上移。
国人喝白酒向来有追求高端、优质的趋势,把喝酒当饭吃的 “酒民” 已大幅减少;且中国国情决定白酒消费是 “面子消费”:喝得起高端酒的人不天天喝,喝不起的人为特定需要又不得不喝,这也让高端酒成为送礼、商务应酬的首选。综上,高档酒无疑是白酒行业未来的 “潜力股”。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401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7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2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3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8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5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3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