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业远离浮躁后,该如何破局发展? 观点
新用户-2616
5
2025-09-26
既然白酒行业要摆脱浮躁,企业接下来的破局之路该如何走?首先得直面现实调整目标,就像若某酒企定下 “三年冲百亿销售额” 的目标不切实际,即便再追加资源也难实现,此时企业需深度调研自身实际情况,制定 “跳起来够得着” 的目标。市场发展从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行业里绝大多数企业必须对自身有清醒认知,不能再延续过去 “快马加鞭” 的发展节奏,唯有调整目标,才能让团队看到希望 —— 要是总打 “败仗”,团队的战斗意志会迅速消散,届时再后悔也晚了。
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与习惯已然改变,企业得成立独立的消费趋势调研部门,专门研究消费趋势的变化、追踪新的消费热点。做市场其实就两种模式:一种是满足现有消费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凭借产品的高性价比吸引他们做出选择,这是大多数企业惯用的套路;另一种是挖掘并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引导激活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使其爆发出强烈的消费欲望。比如有的品牌走满足现有需求的路线,产品精致、做工与价格都很合理;而有的品牌走激发潜在需求的路线,即便价格高昂,依然能引发粉丝疯抢。行业里有一款针对年轻人的酒,本质是鸡尾酒,算不上新产品,却因契合年轻人的酒精消费需求、符合他们的审美与饮用情趣,实现了疯狂增长。像江小白这样的品牌,当下规模虽未一下子做大,但方向是对的 —— 要是能坚持下去,等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被充分激发,或者多年后被江小白陪伴长大的年轻人掌握了话语权,便是它功成名就之时。
行业里那些成功的企业,尤其是在当下仍有利润支撑的企业,一定是主销产品十分突出的。要是开发一大堆产品去满足消费需求,实际上满足的是渠道的利益诉求,并非消费者真的有这么多需求。产品聚焦要求企业学会做减法,尤其是在品牌定位层面的产品减法。一个品牌对应的价格段是有限的,行业形势好的时候无限制地衍生产品,看似能捞到些蝇头小利,可行业下行时必然会出现产品积压,严重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从消费者的认知角度看,他们能记住的品牌产品少得可怜,几乎没有消费者能记住一个品牌的所有产品,能说出前三个产品的,已经是对品牌有感情、有记忆的消费者了,甚至很多企业员工自己都记不住自家推出了多少款产品,更别说价格体系了。就像有的保健酒企业,把市面上销售的近 50 款产品缩减成 “1+2”(1 款全力主推的小瓶保健酒,加上 2 款春节期间应季销售的礼盒产品),将全部资源集中投放在主推产品上,这才从亏损的泥潭中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价格管控同样是关键。像劲酒这些年发展得很好,即便在行业调整期也能高歌猛进,一度成为行业学习的标杆。其负责人曾强调,在货物管控和价格管控上,哪怕让劲酒的年销售额腰斩也要坚持 —— 因为一旦价格乱了,渠道赚不到钱,品牌就保不住。“牛二” 这款年销售过 2000 万箱的单品,在行业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能数次提价,就是为了确保价格体系的稳定,保障渠道网点的合理利润。再看行业里的一些大型白酒企业,对价格的运用并不恰当,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价格保不住,网点赚不到钱,品牌被踢出局是迟早的事,消费端的坏口碑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有的酒企为了眼前利益不管未来,而有的酒企即便生存不成问题,也通过停货来净化市场,关键就看有没有像劲酒那样,哪怕销售额腰斩也要坚持的决心。
此外,还要通过多点创新来扩容市场。过去网络卖酒就是打价格战,毫无新意可言,还被传统渠道所诟病。但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和网购的盛行,这两年网上卖酒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比如有的平台与工坊合作推出的世界杯纪念版酒很有创意,据说卖得很不错;网络上兴起的 “掘金老酒潮”,把遗落在民间的老酒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还提供了交易平台,让白酒收藏市场再度风生水起。网络卖酒要做的,是释放互联网的优势,用创新的玩法盘活白酒市场,而不是仅仅和传统渠道抢生意。网络应成为市场扩容的阵地,借助新鲜的创意,给白酒这门传统生意带来全新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网络下沉也要抢抓先机。以前乡镇市场多是 “三无” 产品占据主流,如今随着乡镇市场消费升级,再加上各大主流企业对乡镇市场的重视,那些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白酒企业会逐渐被挤出乡镇市场,“把乡镇当作县城做” 会成为下一波热点,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成立了专门的乡镇推广机构或乡镇办事处,去分割那些 “三无” 产品的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群体。乡镇市场的白喜事消费尤其值得重视,这种消费虽然单瓶档次较低,但数量庞大,最大的优势是不存在退货,是实实在在的消费。不过现在乡镇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只有老家亲人过世时才会集中回家,庞大的消费潜力需要引导,找准 “话事人” 才会有效果。
移动互联的一大好处,是释放了个性化消费,私人定制就是其中的方向。一个人有了新发现会分享,别人为了不落后,也会想办法 “扳回一局”,这种潮流给私人定制酒水提供了契机。现在婚宴用酒选择定制产品的新人越来越多,还有人定制封坛酒,留着多年后自己过生日、孩子考上大学或结婚时开启。私人定制得有特色,要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可以组织定制产品的消费者建立微信群或俱乐部,定期进行分享,把线上的成果进行转化,带动口碑宣传,吸引更多人加入私人定制。同时举办定期活动让这些消费者能够参与互动,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形成粉丝经济。当然,就算每次活动有很多粉丝到不了现场,也可以邮寄纪念品,把参与活动的粉丝照片上传到微信群,让群里的人感受到被重视。
白酒行业在中国有着 5000 多年的传承,即便互联网带来了很多新玩法,但传统中好的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去坚守。毕竟占据行业主流的企业,不像茅台、五粮液那样有稳固的品牌地位,更多的企业在行业下行时得过得更稳健一些,先让自己活下来,不是每家企业都要去 “潮头唱歌”,能在行业里稳稳立足才是关键。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397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2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8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3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5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3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