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销售团队如何攻克城市市场难题?地理识别与人才策略全解析 观点
新用户-2616
11
2025-09-01
在快消品行业,销售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有效攻克多元化的城市市场。许多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却收效甚微,根源往往在于缺乏对城市地理层级的精准识别和适配的人才策略。快消品作为快速消耗和高频流转的行业,其生意根基建立在成千上万个物理终端网点上,这些网点遍布全国从一线到六线的各级城市市场。销售人员必须深入这些市场进行开拓、维护和管理,而首要任务就是透彻理解城市分级体系。AC尼尔森等机构定义的城市级别(如一线到六线)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市场容量、消费习惯、渠道结构和竞争强度的直接反映。例如,江苏省盐城市作为一个B类市场,就涵盖了从三线地级市到四线县级市、五线镇和六线乡的多层结构,每个层级都有独特的市场特性和运营要求。这种地理识别能力是快消销售经理的基本功,缺乏这种认知,再好的产品和服务都无法高效触达目标消费者。
地理层级的识别直接关系到市场策略的制定和执行。高层级城市如一线和新一线市场,新零售渠道活跃,传统渠道受到冲击,消费者追求便捷和品质,需要配备精锐团队和充足资源;中层级城市如二三线市场,渠道演变较缓,主流生意仍以传统零售为主,可以借鉴高层级经验提前布局;低层级城市如四五线及乡镇市场,则更依赖传统渠道,新兴渠道渗透有限,需要聚焦深度分销和本地化运营。以盐城市所辖的建湖县为例,全县共辖11个镇和街道,每个镇又下辖多个居委会和居民小区,这些最终端的网点才是快消品销售的真正战场。销售人员必须像绘制地图一样清晰掌握这些层级关系,才能合理分配资源、设定目标并评估绩效。没有这种空间识别能力,销售团队很容易陷入盲目铺货或资源错配的困境,导致投入产出比低下。
人才策略是攻克城市市场的另一关键要素,需要根据品牌拉力和市场特性灵活调整。很多快消企业倾向于在基层销售团队中使用本地人,因为他们熟悉当地地理环境、市场情况和方言文化,并且拥有外地人难以快速建立的社会关系。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于品牌拉力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需要依靠本地销售人员的客情关系来克服渠道壁垒,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然而,对于品牌拉力较强的企业,由于品牌自身具备市场吸引力,可以减少对本地关系的依赖,因此可以更多任用外地人才,引入新鲜视角和创新方法。重要的是坚持“唯贤是举”的原则,避免陷入本地化陷阱——长期只用本地人可能导致团队不思进取、派系林立等问题,而适当引入外部人才能够打破固有平衡,激发市场活力。销售团队的管理难度随规模增长呈平方甚至立方级提升,因此人才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市场选择策略需要基于地理识别和人才配置来制定,核心原则是“Fishing Where Fish Are”(在有鱼的地方钓鱼)。不是所有层级的所有市场都值得投入,销售团队必须优先选择最有生机、最有潜力和预期回报率最高的市场。这需要通过城市市场优先级矩阵来分析每个市场的容量、增长性、竞争强度和资源匹配度。高层级城市可能容量大但竞争激烈,低层级城市可能潜力大但需要长期培育,团队需要权衡短期收益和长期战略。例如,对于新品牌或弱势品牌,可能更适合从低层级市场切入,利用本地销售人员的优势逐步积累;对于强势品牌,则可以直击高层级市场,快速建立品牌势能。这种选择过程需要持续的数据分析和市场检核,确保策略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最终,快消品销售的成功取决于将地理识别、人才策略和市场选择有机融合的系统化能力。销售团队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市场检核流程,定期评估各层级市场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策略。企业应当投资于销售培训,提升团队的地理认知和市场分析能力,同时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确保人岗匹配。在这个渠道多元、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些能够精准识别市场层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并聚焦高潜力市场的快消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毕竟,快消品行业除了销售团队,没有真正的护城河,而人的能力和策略的执行力才是决定市场成败的终极因素。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293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5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17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5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33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4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3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68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51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