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7727
42
2025-11-19
必胜客五年再造在时隔两年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上,百胜中国抛出了一套极具冲击力的增长方案,瞬间点燃餐饮行业 —— 到 2030 年总店数将突破 30000 家,相当于未来五年平均每 3.5 个小时就有一家新店开业;旗下核心品牌肯德基剑指 2028 年经营利润突破 100 亿元,成为中国首个达成该目标的餐饮品牌;必胜客则要在五年内实现 “再造一个” 的目标,利润较 2024 年翻番。作为中国餐饮市场的 “领头羊”,百胜中国当前已拥有肯德基、必胜客、Lavazza 等多个品牌,门店数超 17000 家,而此次公布的目标意味着其解锁 10000 店、20000 店、30000 店的用时将从 33 年缩至 6 年再到 4 年,增长加速度肉眼可见。首席执行官屈翠容用福建竹子的生长规律比喻这一进程:“地下根系深耕数年,破土后便能一日数尺”,而百胜中国近 40 年积累的供应链、数字化与人才体系,正是支撑其快速生长的 “根系”。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连锁餐厅渗透率仅约 20%,远低于发达国家 50% 以上的水平,且百胜中国目前仅服务三分之一中国人口,中期目标提升至二分之一,庞大的市场空间为其野心提供了底气。

加盟模式与下沉市场成为百胜中国冲刺门店目标的核心抓手。据规划,肯德基与必胜客两大核心品牌的加盟店数量将从 2025 年的 2000 家飙升至 2028 年的 5000 家,加盟店占比从 13% 提升至 20% 以上。为适配下沉市场需求,百胜中国量身打造了轻量化店型:肯德基两年前推出的小镇模式,单店投资低至 50-70 万元,仅为常规门店的一半,已成功切入 400 多个空白城市;必胜客去年推出的 WOW 店型投资下降近 50%,主打高性价比菜单与一人食场景,已带领品牌进入 40 多个新城市。针对高校、高速等特殊场景,百胜中国还创新推出 “双子星” 模式,让肯德基与必胜客并肩开店,通过共享运营团队与设备提升效率,在下沉市场测试中表现亮眼。目前肯德基已覆盖全国 2500 多个城市,2028 年将拓展至 3700 个,下沉市场 15% 的门店份额与一二线城市 25% 的差距,正成为其最可观的增长潜力。
在疯狂扩张的同时,百胜中国格外注重同店销售的稳定增长,避免 “新店挤老店” 的行业通病。首席财务官丁晓明确,2026 至 2028 年每年同店销售额预期维持在 100-102 区间,即实现 0%-2% 的同比增长。为达成这一目标,两大核心品牌双管齐下:肯德基深耕大单品战略,今年前六大单品销售额预计超 220 亿元,占品牌营收 30%,其中香辣鸡翅、香辣鸡腿堡单品年销均破 40 亿元,堪比 A 股七成上市公司营收;同时积极开拓新场景,推出不到两年的肯悦咖啡已开 1800 多家店,计划测试独立加盟模式,KPro 轻食门店超 100 家,五年内剑指千店,针对都市蓝领与大学生的 “大碳水项目” 也将于明年启动,黄焖鸡米饭、猪脚饭等测试产品已引发关注。必胜客则在战略降价后锚定大众市场,8 月上线的 10 寸手作薄底披萨成为销量冠军,复购率领先品类,同时加码汉堡、一人食场景与 IP 联名,以订单量增长驱动同店效益。
支撑规模与利润双增长的核心逻辑,是百胜中国升级后的 RGM 3.0 战略,即兼顾韧性、增长与护城河的平衡发展模式。与 1.0 阶段聚焦抗风险、2.0 阶段主攻扩张不同,3.0 阶段以 “前端分层、后端聚合” 为核心:前端通过多元创新覆盖更广泛客群,肯悦咖啡 “天天 9.9”、KPro 客单价 30 元、必胜客 WOW 人均 30-40 元的定价策略,精准契合消费性价比需求;后端则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实现 “平靓正” 的经营目标。屈翠容透露,自 2016 年以来中国 CPI 上涨 13%,但百胜中国未转嫁成本,肯德基订单量因此增长 40%,必胜客订单量近乎翻番,且餐厅利润率稳步提升。这种 “不烧钱换市场” 的理念在肯悦咖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 “肩并肩” 开店模式共享肯德基门店资源,规避了独立开店的高成本,为性价比策略提供了支撑。
后端聚合提效成为性价比战略的坚实后盾。百胜中国自 2023 年底启动全链路优化,通过四大支柱降本增效:精简菜单提升运营效率,集中化处理新店开业、库存管理等流程解放餐厅经理,推行 Mega RGM 项目让优秀管理者同时管理 2-4 家门店,引入 AI 赋能员工。首席人力资源官丁时彦介绍,为餐厅经理打造的五大集中式平台成效显著,仅员工管理平台就能满足 89% 的招聘需求,新员工 1-2 周即可到岗。在供应链端,通过越南、泰国榴莲直采规避中间加价,过去三年推出 1600 余款新品仍保持原料成本优势;山西大同三合一产业园将于 2026 年底投产,整合配销、鲜切与面包工厂,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首席技术官张雷则表示,基于自有数据库的 AI 系统正逐步落地,虽仍需培养员工信任度,但已能为门店提供决策建议,助力精细化运营。

屈翠容用竹林生长总结百胜中国的增长逻辑:“地下根系是近 40 年积累的供应链、数字化、人才体系,地上枝干是不断创新的品牌与店型”。为支撑这一蓝图,2026 至 2028 年百胜中国年均资本支出将达 6-7 亿美元,40%-45% 用于开新店,35%-40% 投入门店升级,15%-25% 完善数字化与供应链。在餐饮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百胜中国既不盲目跟风涨价,也不依赖烧钱扩张,而是以扎实的根基撬动规模与利润的双重突破,这场 “竹林式增长”,或将重新定义中国餐饮连锁的发展格局。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