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8亿VS利润探底!22家休食企业三季报炸了,万辰1.5万家店封神,三只松鼠绝地反击

新用户-8682

4

2025-11-11

消费理性化浪潮下,休闲食品行业的分化格局在2025年三季度彻底“摊牌”。22家休食上市企业三季报数据显示,仅7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9家陷入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困境,剩下6家则呈现“一增一降”的震荡态势。这场业绩大考中,有人靠着渠道革新狂揽8亿净利润,有人凭借精细化运营走出低谷,也有人因固守传统陷入增长泥沼。透过冰冷的数字不难发现,渠道适配能力、产品创新力度与精细化运营水平,已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三叉戟”,休食行业正式告别“野蛮生长”,迈入“能力论英雄”的新时代。

渠道结构性洗牌成为业绩分化的核心分水岭,量贩渠道的爆发式增长让率先布局者赚得盆满钵满。万辰集团无疑是这场渠道变革中的最大赢家,通过并购整合快速扩张门店网络,前三季度营收飙至365.62亿元,同比激增77.37%,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8.55亿元,同比暴涨917.04%,截至三季度末门店总数突破1.5万家,覆盖全国29个省份。其“工厂—总仓—门店”的短链模式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将量贩渠道的规模红利发挥到极致。盐津铺子的渠道转型成效同样亮眼,前三季度量贩渠道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带动整体营收达44.27亿元,同比增长14.67%;西麦食品线下量贩渠道增速超30%,与KA渠道形成互补,推动整体营收16.96亿元,同比增长18.34%;有友食品则靠着量贩渠道铺市率提升,让卤味单品销量猛增,实现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幅40.39%。值得注意的是,全渠道协同成为企业对冲风险的关键,西麦食品线上渠道增速超50%,天猫旗舰店“冷食燕麦组合装”开学季销量破百万件;盐津铺子、甘源食品还将目光投向海外,盐津聚焦华人聚集区打入海外连锁商超,甘源前三季度境外收入4413.22万元,经销商数量翻倍,成功切入东南亚核心零售系统。


产品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企业“留客能力”,健康化升级与成本控制的双向平衡成为破局关键。健康化已从趋势变为刚需,盐津铺子围绕魔芋构建产品矩阵,前三季度休闲魔芋制品营收达7.91亿元,同比暴涨155.1%,占总营收比重升至26.9%;有友食品聚焦低盐卤味,泡椒凤爪、卤花生等健康单品带动净利润达1.74亿元,同比增长43.34%,复购率较传统高盐产品提升12个百分点。反观传统高糖高油品类,增长压力愈发明显,桃李面包、元祖股份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下滑12.88%、18.62%,净利润降幅均超30%,健康化转型迫在眉睫。成本控制则成为利润“稳定器”,洽洽食品虽受葵花籽原料高位影响利润下滑,但三季度原料价格回落缓解压力;绝味食品通过锁定长期采购合同、优化物流路线,让主料成本同比下降3.5%,冷链效率提升对冲了终端疲软。中小品牌则通过“收缩战线”控成本,劲仔食品砍掉12个营收贡献不足1%的低效单品,聚焦小鱼干、鹌鹑蛋两大主力品类,同时优化经销商体系,尽管利润下滑,但营收已显现复苏迹象,同比增长2.05%。


休食行业已彻底告别粗放式增长,“向管理要效益”的精细化运营成为拉开差距的核心变量。头部企业通过运营优化挖出“第二增长曲线”,三只松鼠借助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与需求预测优化,存货净额较上年末大幅下降52.36%,库存周转效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周黑鸭则通过门店精细化管理实现“营收微增净利润大涨”,优化门店排班、控制物料损耗、精准营销投放等举措,让单店效益持续提升。但部分企业仍受困于运营瓶颈,好想你前三季度因库存周转效率下降,净利润亏损0.047亿元;来伊份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仅194.64万元,同比骤降75.3%,导致新品迭代滞后,会员运营效率偏低。行业整合趋势也在加速,煌上煌通过收购立兴食品切入冻干休食赛道,前三季度新业务贡献12%营收;万辰集团在整合区域量贩品牌后,启动赴港IPO计划进一步巩固规模优势,而桂发祥等长期依赖区域市场的中小品牌,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这场业绩分化绝非偶然,而是新需求、新渠道与新效率体系下的必然结果。从渠道端看,量贩折扣、社区电商等新渠道持续蚕食传统渠道份额,企业对新渠道的适配速度直接体现在业绩上,万辰、盐津的爆发与部分企业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从产品端看,消费者对“健康+高性价比”的需求已成共识,能平衡二者的品牌如盐津、有友实现增长,固守传统品类的品牌则举步维艰;从运营端看,库存周转、费用控制、研发投入等细节能力,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来源,三只松鼠、周黑鸭的案例印证了“精细化出效益”的真理。更关键的是,头部企业已形成“渠道规模+供应链效率+产品创新”的协同壁垒,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小品牌若不能找到差异化赛道,将很难突破重围。

休食行业的深度调整期,正是企业重新校准能力的关键窗口。未来能保持增长韧性的企业,必然要抓住三大核心:一是渠道要“跟得上节奏”,既要敏锐捕捉量贩、线上等新渠道红利,也要通过全渠道布局对冲风险,有条件的企业可探索海外增量市场;二是产品要“回归消费者”,以健康化为核心方向,通过精准研发匹配需求,同时严控成本守住性价比底线;三是经营要“向内要效益”,摒弃无效扩张,聚焦库存优化、费用管控、研发提效等核心环节,通过精细化运营挖掘利润空间。从万辰的渠道封神到三只松鼠的绝地反击,从盐津的产品创新到周黑鸭的运营提效,22家企业的三季报已经指明方向:只有将渠道、产品、运营形成合力,才能在消费理性化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