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1668
4
2025-11-10
湖南消费界再出“狠角色”!2025年10月,零食巨头鸣鸣很忙二次递表港交所,这家长沙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背后站着一位85后创始人晏周——2017年,他拿着10来万启动资金,在长沙开出首家不足40平米的零食门店,以量贩模式叩开市场大门。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小打小闹”的创业项目,仅用8年就成长为行业巨无霸:2020年获红杉中国领投2.4亿元,投后估值飙升至25亿元;2023年与赵一鸣零食合并组建集团,2024年实现GMV555亿元登顶行业第一;2025年上半年更狂揽281.2亿元收入,用硬核业绩冲击资本市场。鸣鸣很忙的崛起,更戳破一个消费创业真相:高学历并非成功唯一密码,像晏周及合伙人赵定(高中辍学)这样的“接地气”创业者,往往更懂大众需求——正如泡泡玛特王宁(三本学历)、理想汽车李想(高中学历),他们深耕亲民赛道,反而跑出了行业巨头。

鸣鸣很忙的“狂飙之路”,是一部从区域连锁到全国霸主的扩张史,更是量贩零食模式的成功验证。2020年前,品牌还处于区域起步阶段,门店不足500家;获资本加持后,扩张按下“加速键”,4年内从百余家飙升至2024年底的1.4万家,截至目前门店总数已达16783家。其核心商业模式可概括为“线下连锁+高性价比+休闲零食”三大支柱:线下渠道上,量贩店已成为零食零售主力,据韦伯咨询数据,约40%零食通过此类渠道销售,远超超市(24%)和电商(20%),鸣鸣很忙70%门店紧邻居民区、学校或商业街,确保消费者步行10分钟内可达;性价比方面,招股书显示其产品平均售价比线下超市低约25%,散装零食更占总营收的62.3%,精准契合大众高频消费需求;合并后的集团优势更凸显,2024年以1.5%的GMV市占率,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用规模化效应夯实行业地位。
量贩零食的爆发绝非偶然,鸣鸣很忙的“低价密码”藏在全链路的效率革命中。2020年前,零食销售主要依赖超市、便利店等传统渠道,层层中间商推高售价,而量贩店通过“直采+规模化”打破这一壁垒:上游跳过5层中间商直采,比如湖南辣条直接对接本地工厂,采购价压至市场价的60%;下游采用“总部供货+加盟销售”模式,98%以上客户为加盟店,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全国统一供货价,供货价较传统经销商低12%-15%。这种模式既保障了终端性价比,又让加盟商有钱可赚——以500g袋装坚果为例,总部供货价28元,加盟店建议零售价33-35元,加价率仅17%-25%,远低于传统超市40%-60%的水平。正是这种“总部降本+终端惠民”的双赢逻辑,让鸣鸣很忙2024年吸引超16亿人次到店消费,成为大众消费赛道的“流量王”。
加盟模式是扩张利器,但能否基业长青,关键在加盟商的盈利能力。鸣鸣很忙自身业绩亮眼:2024年营收393.44亿元,同比激增282.2%;净利润8.29亿元(IFRS准则),同比增长281.2%,99.5%收入来自加盟店商品采购款。但加盟商盈利分化明显:2024年1.4万家门店中,约58%盈利良好,多集中在县域及乡镇市场;约30%-40%存在盈利压力,主要分布在城市密集区域;全年272家门店闭店,核心原因是“区域门店加密”和“价格战挤压”——同一商圈3公里内开2-3家店,单店客流被分流30%-40%,部分竞品补贴加盟商引发降价竞争,进一步压缩利润。行业数据显示,城市高租金地段门店若月营收低于30万元,极易陷入微利或亏损,这也为品牌后续扩张敲响警钟:下沉市场仍是基本盘,城市布局需严控密度。

如今的量贩零食赛道已形成“两强争霸”格局,鸣鸣很忙与另一头部企业合计市占率超40%,CR5更是突破65%,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鸣鸣很忙能站稳第一梯队,核心在于三大差异化优势:加盟门槛比行业平均低10%-15%,吸引更多中小投资者;产品结构均衡,既靠高性价比单品引流,又用包装零食提升毛利;率先实现全国县级城市全覆盖,下沉市场渗透更深。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量贩零食行业规模达1400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47%,仍是爆发式增长赛道。未来机会集中在三大方向:健康化转型,低糖、低盐、无添加零食占比持续提升,鸣鸣很忙此类产品SKU仍有提升空间;区域定制化,南方县域偏好蜜饯凉果、北方乡镇青睐杂粮肉干,新进入者可深耕单一区域做本地化选品;线上即时零售突破,依托“社区团长+前置仓”模式,在抖音、美团上线“30分钟送达”服务,弥补头部品牌线上配送短板。此次鸣鸣很忙二次递表,不仅是自身资本化的关键一步,更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这个由长沙85后开创的零食帝国,正持续改写中国休闲消费市场的格局。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