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7727
42
2025-10-27
10月24日,烘焙行业知名企业元祖股份正式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这份成绩单瞬间引发市场热议。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整体经营状况遭遇显著滑坡,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02亿元大幅下降18.62%;归母净利润更是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差表现,仅为1.31亿元,同比暴跌48.28%,接近腰斩的利润跌幅让投资者倍感担忧。而单季度表现同样不容乐观,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3.63%,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滑41.09%,单季营收降幅超前三季度整体水平,反映出经营压力正持续加剧。上述数据均来自元祖股份官方公告,信息真实性已通过监管层面核验。

作为深耕烘焙行业四十余年的老牌企业,元祖股份以节令食品和精致烘焙为核心竞争力,曾凭借“雪月饼”“龙粽”等特色产品树立起中高端品牌形象,2024年还入选胡润中国餐饮品牌TOP100。此次业绩大幅下滑,既与行业整体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也暴露出公司自身经营战略的深层问题。从行业层面来看,2025年烘焙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低价社区团购渠道的崛起、熊猫不走等网红品牌的流量分流,让传统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客源争夺压力。尤其在节令食品领域,受消费降级影响,2024年月饼类产品整体销售已下滑45%,而元祖股份2024年中西糕点礼盒占营收比重高达52.4%,对节令礼品的高度依赖使其直接承受市场需求萎缩的冲击。与此同时,成本端压力持续加码,2024年进口奶油等核心原材料价格上涨12%,加之冷链物流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相较于行业共性挑战,元祖股份的内部战略失误成为业绩崩塌的关键推手。近年来公司推行的“关老店开新店”扩张策略,在2025年集中显现负面效应。据了解,接班人张乙涛自2020年加入公司后,主导关闭了华东地区多家成熟直营店,转而强攻两广、福建等南方新市场。然而南方市场对元祖品牌认知度较低,新店培育周期长达12-18个月,多数门店月销售额未能达到40万元的盈亏平衡线,形成“新店未盈利、老店已流失”的尴尬局面。截至2025年6月,公司全国777家直营门店中,南方新市场门店占比已超30%,但贡献的营收不足15%,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却持续消耗企业资金。更严重的是,新市场扩张还导致供应链脱节,“127宅配服务”在偏远地区效率低下,冷链配送成本较核心市场增加40%,直接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更凸显了战略失误的严重性。通常而言,第三季度包含中秋佳节这一节令食品销售旺季,是烘焙企业的营收黄金期,但元祖股份却在旺季遭遇营收同比超23%的下滑,反映出核心产品竞争力的弱化。数据显示,公司为降低对节令食品的依赖而重点推广的日常蛋糕业务,2024年营收反而下降8.35%,新品研发投入占比仅为0.76%,九年时间仅从0.62%微增0.14个百分点,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双龙粽”等经典产品被消费者质疑“换包装不换内核”。在渠道转型方面,尽管公司线上销售占比已提升至70%,但1288万注册会员的复购率持续走低,缺乏有效的线上营销激活手段,未能借助数字化渠道弥补线下门店的营收缺口。
利润的大幅下滑还与公司治理问题和费用管控失效密切相关。家族内耗长期干扰经营,创始人张秀琬与前儿媳的法律纠纷多次登上社会新闻,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同时,公司持续向亏损项目“元祖梦世界”注资,2018-2020年累计亏损超7000万元,该项目偏离烘焙主业,被质疑估值虚高,大量消耗公司现金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0.22亿元,货币资金较2023年末减少43.78%,但仍维持7.59%的高股息率,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费用端更是失控,2025年第一季度期间费用率飙升至72.3%,关店产生的赔偿费用和新店扩张带来的租金成本叠加,让营收下滑的负面影响被持续放大,最终导致净利润跌幅远超营收跌幅。

对于元祖股份而言,此次业绩暴跌既是危机也是转型的契机。市场分析认为,公司若能及时收缩战略,聚焦华东核心市场,将门店数量降至600家以下以减少亏损;同时加大新品研发投入,激活线上会员体系提升复购率,或有望实现止损。但目前来看,公司尚未发布明确的战略调整公告,后续能否扭转经营颓势,重新赢得市场信任,仍需持续关注。作为曾经的烘焙行业标杆企业,元祖股份的业绩困境也为家族企业接班和传统企业转型敲响了警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专业管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即便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也难以抵御行业变革的冲击。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