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6
2025-10-09
十一黄金周的景区街头,老字号彻底颠覆了 “老干部” 形象:贵州好一多的折耳根酸奶被游客举着打卡,陕西银桥的油泼辣子味酸奶成了 “西安伴手礼新选”,天津海河的煎饼果子味牛奶在快闪店前排起长队。这些让年轻人惊呼 “突破味觉边界” 的产品,背后是中华老字号集体发起的 “年轻化冲锋”—— 前身可追溯至 1957 年的海河乳品,2024 年营收冲到 11 亿,拿下花色奶全国销售额第一;113 年历史的紫光园奶皮子酸奶单日销量最高达 30 万杯,2025 年斩获 “清真奶皮子酸奶产品” 全国销量冠军,老字号正用 “脑洞风味 + 场景创新” 成为假期最靓的 “显眼包”。
这场创新浪潮的背后,是老字号 “不革新就淘汰” 的生存焦虑。2023 年底,商务部首次将 55 个经营不善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另有 73 个品牌被要求限期整改,上海老半斋、安徽寿春堂等曾经的招牌品牌黯然离场,暴露了 “倚老卖老” 的致命伤。更严峻的是,数据显示 “95 后” 平均仅认识 19 个老字号品牌,远低于 “60 后” 的 41 个,消费者断层成为最大危机。恰逢 Innova2024 全球风味趋势将 “地域风潮” 列为核心,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愿意尝试异域美食,26% 希望在食品中看到本地风味,老字号顺势将地域特色转化为流量密码 —— 把北京豆汁、山东把子肉这些 “家乡符号” 变成饮品,既踩中文旅消费热点,又精准击中年轻人的尝鲜欲。
在产品创新上,老字号们玩出了 “地域特色 × 脑洞组合” 的新范式。海河乳品把天津美食挨个 “搬” 进牛奶盒,煎饼果子味牛奶的配料表里真有绿豆面、甜面酱,炸糕、麻花风味轮番上新,2024 年凭借 9.9% 的销售额占比登顶全国花色奶榜首,十一期间喊出 “不喝海河奶,白来天津卫” 的口号,让风味奶成了天津文旅名片。山东佳宝更敢 “跨界”,荷花芙蓉李风味酸奶走小清新路线,把子肉风味酸奶则直接加入猪肉粉末,上市首日就卖空 6000 箱,还打包成 “济南四大名奶” 礼盒,搭配把子肉冰箱贴做小红书引流。贵州好一多的折耳根酸奶诚意十足,折耳根含量≥5%,颗粒感十足的口感引发热议,却在贵阳青云路等景区门店持续售罄;银桥的油泼辣子酸奶 4 月首波就卖断货,网友戏称 “酸甜后带香辣回味,是陕西公主的下午茶没错了”。连冰淇淋赛道也被攻陷,北京年记・兴顺斋的豆汁冰淇淋、鲁味斋的扒蹄味冰淇淋,靠着 “黑暗料理” 标签收割流量。
业态创新则让老字号从 “货架商品” 变成 “打卡场景”。中华老字号吴裕泰把茶铺开出了 “网红气质”,前门门店的茶冰淇淋窗口日销超 4000 支,年销量更是突破百万支,9 元一支的茉莉花茶冰淇淋带动门店客流增长 300%,更悄悄把茉莉花茶销售额占比从 2013 年的 50% 拉到 2024 年的 70%。北京长春堂跳出中药店框架,在北大红楼旁开起 “顺时而饮” 茶饮店,二十四节气时令茶搭配中药馆风格装修,杏仁豆腐桂花茶半年卖了 2.1 万杯。三元食品的 “北京市牛奶公司” 茶饮店更懂互动,机器人拉花咖啡、自助打鲜奶的体验感,让 “始于 1956” 的老品牌成了年轻人的社交据点。紫光园则把奶皮子酸奶做成了 “新北京特产”,从解腻的老酸奶升级为带奶皮的网红款,在王府井、大兴机场开起专卖店,2025 年还入选了 “北京礼物” 榜单,游客宁愿扛着上高铁也要带回去。
网感营销让老字号成功 “打入年轻人内部”。苏州稻香村深谙 IP 联动之道,去年联名《黑神话:悟空》推出 “齐天揽月” 礼盒,今年中秋又上线 “苏超元素” 款,把国潮与节令食品玩出新花样;乔家栅端午联名宛平南路 600 号的 “精神粽” 礼盒,用 “治愈文案” 戳中年轻人;上海淮海路的老字号们干脆集体变身 “老二次元”,在旅游节期间联动《龙族卡塞尔之门》等 IP 搞沉浸式打卡,让年轻人边玩边买走糕点。这些操作精准踩中了年轻消费的 “情绪价值” 需求 —— 数据显示,带地域特色、有社交传播点的产品,在文旅场景中的复购率比普通商品高 35%,而老字号的历史底蕴让这些创新自带 “可信度背书”,形成独特竞争力。
老字号的 “整活” 从来不是盲目跟风,而是 “守正创新” 的系统性变革。吴裕泰用茶冰淇淋引流的背后,是 “非遗制茶技艺 + 现代产品矩阵” 的支撑,既保留了 “手不离包” 的传统包茶手法,又开发出冷萃茶、茶点心等新品,客单价从 30 元提至 80 元;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十年老酸奶基础上优化口感,再通过故宫 IP 联名赋予文化内涵;稻香村更将 “国潮 + 健康” 刻入战略,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低糖烘焙中心,让百年糕点符合当代健康需求。即便如此,挑战仍在:部分奇葩口味因接受度低遭遇滞销,品控问题偶有发生,更有老字号因盲目扩张陷入供应链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平均 “年龄” 近 140 岁的品牌,正在用折耳根的辛辣、茶冰淇淋的清甜,重新定义 “特产” 的含义,在十一的文旅热潮中,完成了从 “历史符号” 到 “消费顶流” 的华丽转身。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