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12
2025-09-22
2025 年 9 月 22 日,FBIF 重磅发布《2025 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这已是该榜单第九次发布。团队调研 380 家企业后,评选出食品饮料业务营收前 100 名的中国本土企业,为行业提供权威业绩参考(在 FBIF 食品饮料创新订阅号后台回复 “2025 百强榜”,可获取 PDF、JPG、Excel 版本榜单及详细业绩范围)。
榜单核心亮点十足:贵州茅台以 1706.12 亿元业绩蝉联榜首,较上年猛增 233.93 亿元,尽显高端白酒在消费分化下的强韧性;伊利以 1141.21 亿元居次席,但业绩较上年减少 103.4 亿元;万洲国际则以 981.58 亿元反超蒙牛重回第三,可惜仍未踏入千亿阵营。前十格局整体维稳,五粮液、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华润啤酒依次位列第五至第九位,其中五粮液与康师傅排位对调。从行业趋势看,白酒企业多排名上升,传统快消品牌增长乏力,消费升级与分化特点愈发凸显 —— 像康师傅、统一这类传统快消巨头,正从经典平价产品向高附加值品类积极转型。
品类分布上,酒类企业在百强榜中保持 28 家,占比居首,且百强前 20 企业里有 9 家酒企,占比 45%,较上年提升 10%;饮料上榜企业 17 家,与上年持平,位列第二,但前 20 企业中仅 2 家,占比 10%,较去年减少 5%;乳品企业从 12 家减至 11 家,与调味品并列第三,前 20 企业中有 3 家,占比 15%,与上年持平。显然,酒类、乳品、饮料仍是当之无愧的上榜 “大户”,综合、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品类则处于第二梯队。
各品类头部企业表现分化显著。酒类前五强中,茅台、五粮液稳居前二,华润啤酒、山西汾酒、青岛啤酒位列第三至第五位,其中华润、青岛业绩有所下滑,其余三家保持上升,足见白酒头部格局稳固,啤酒企业却承压明显。饮料前五强里,娃哈哈、农夫山泉、中国食品、东鹏饮料、华润饮料依次排列,东鹏饮料业绩大增 46.07 亿元,排位从 35 升至 28—— 它通过 “能量 +” 多元化布局(推出无糖及气泡能量型新品、切入咖啡与维生素饮料赛道)、渠道从 “下沉” 转 “立体化”(巩固三四线市场同时拓展现代与线上渠道)、强化电竞 / 街舞 / 体育营销等策略,在细分赛道实现突破,这也印证垂直领域深度运营能成为挑战传统巨头的重要路径。乳品前五强中,伊利、蒙牛虽居前二,但业绩均下滑,光明、飞鹤、健合集团位列第三至第五,仅飞鹤实现增长,反映出乳业分化加剧,飞鹤靠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细分赛道韧性成功突围。休闲食品领域更具戏剧性:三只松鼠以 106.22 亿元重回百亿,反超喜之郎居首;卫龙则以近 30% 的增速取代桃李面包进入前五,既显示辣味休闲食品的增长潜力,也说明三只松鼠 “高端性价比” 战略与多渠道转型,成了业绩反弹的关键。
业绩增速与利润层面,东鹏饮料、三只松鼠增速超 40%,整体呈两极分化态势,增速前十企业几乎 “大换血”,仅东鹏饮料和今世缘仍在榜。利润榜上,酒企占据绝对多数:茅台以 862.28 亿元利润再创新高,较上年增长 114.94 亿元;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紧随其后;农夫山泉、万洲国际等位列第五至第十位,其中万洲国际掉榜一年后重新登榜。乳品、饮料、调味品等品类利润第一分别为伊利、农夫山泉、海天味业等,且与上年一致,足见行业 “强者恒强”,正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存量优化成为主旋律。
从业绩区间看,营收超千亿企业保持 2 家,超 500 亿的有 5 家,超 200 亿的达 15 家(较上年增加 2 家);百亿级企业增长至 40+,上榜门槛提升至 30 亿元。这意味着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与结构升级阶段,呈现 “头部稳定、中腰部竞争加剧、入门门槛持续提高” 的态势,资源正加速向规模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新上榜企业同样值得关注:白象食品、国台酒、金星啤酒等 5 家企业涵盖方便食品、饮料、酒三大品类,其中白象食品位列第 32 位,营收增长近 40 亿元 —— 它通过产品创新、供应链优化和品牌焕新(宣布 “全面拥抱健康化与年轻化”,加码非油炸面等新品、深化电商与新零售布局),精准契合消费升级与分层趋势,不过未来能否持续构建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将决定其在百强阵营的位置。
整体而言,2025 年食品饮料行业头部集中趋势愈发明显:酒类持续强势,乳企面临增长压力,饮料、休闲食品等细分赛道却涌现出增速亮眼的企业。企业间的竞争逻辑已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优化”,结构性增长成为关键 —— 而自有品牌打造、产品创新、渠道模式转型等,正成为企业在行业洗牌中突围的核心砝码。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