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放话3年造100个亿元单品,大润发升级1+1战略,商超自有品牌战全面打响! 观点

新用户-5657

5

2025-10-16

零售行业的自有品牌战场迎来“双巨头”重磅入局:10月13日,永辉超市召开行业首场自有品牌发布会,高调喊出“三年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五年推出500支自有品牌商品”的野心目标,连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都隔空点赞其“品质升级”路径;紧随其后,大润发借28周年契机启动“自有品牌节”,推出“超省”与“润发甄选”双品牌矩阵,近500款商品同步上架覆盖50余品类。从曾经作为“低价补充品”的边缘角色,到如今被两大零售巨头定位为“核心竞争力”,商超自有品牌的争夺战已全面升级,这场围绕商品力的深层博弈,正重构整个零售行业的竞争格局。

永辉的出击以“精准聚焦+品质对标”为核心,尽显“打造国民级单品”的决心。此次发布会上,永辉系统性提出“商品中心化”战略,构建起“大牌尖货+永辉定制+品质永辉”的三层商品结构:“大牌尖货”坚守精选国内外一二线品牌高质价比商品的基本盘;“永辉定制”则秉持“同价格品质最优、同品质价格最低”原则,与知名品牌联合开发,发布会上重点推出的定制鲜牛奶、冰鲜挪威三文鱼等8款商品,直指生鲜、饮品等核心消费场景;作为自有品牌主力的“品质永辉”系列,更是直接对标胖东来自有品牌“DL”系列的开发标准,强调品质与价格的平衡,此次发布的橙汁、微胶囊香氛酵素洗衣液等12支商品,今年预计将扩容至60支。为实现目标,永辉计划携手200个核心战略伙伴,通过供应链深度绑定与全链路品控,让100个亿元单品成为“消费者必选永辉的100个理由”,这种以大单品为核心的突破策略,精准切中了自有品牌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大润发则以“双品牌分层+全渠道覆盖”的打法,抢占不同消费层级的市场。其启动的“自有品牌节”在全国近500家门店及线上平台同步铺开,“超省”与“润发甄选”两大系列形成鲜明互补:“超省”系列主打极致性价比,11.8元/袋的手撕猪肉脯、4.9元/包的一次性保鲜膜罩、9.9元的洗护三件套等爆款,直接对标电商底价,通过直连工厂、去除中间商与品牌溢价,聚焦民生基础品类与市场爆款;“润发甄选”系列则主攻高品质赛道,内蒙古库布其限定有机奶、盘锦大米、呼伦贝尔羔羊肉卷等20余款国家地标产品上市即热销,直击消费者“高品质+市井价”“健康+口感”的核心需求,重点覆盖健康趋势、地方风味、权威认证三大维度。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品牌战略将依托大卖场全国供应链资源,从源头实现全链路品质管控与价格力打造,这种“大众+高端”的全覆盖模式,旨在构建消费者生活解决方案的信任共同体。


两大巨头的密集动作,并非偶然,而是行业趋势与自身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从消费端看,第三方数据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对自有品牌质量的信任度已追平全国性品牌,在经济环境驱动的“价值消费”趋势下,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成为日常采购优选,消费者既能控制开支,又能享受定制化高品质体验,决策效率与满意度显著提升。从行业端看,自有品牌已成为破解同质化竞争、重构利润结构的关键抓手——其25%-30%的毛利率远超传统品牌,能有效对冲价格战带来的利润损耗。对永辉与大润发而言,这更是应对增长压力的战略选择:永辉通过“供应链反腐+裸采”模式已夯实成本优势,自有品牌成为释放供应链价值的出口;大润发则借助双品牌矩阵,试图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摆脱传统大卖场的增长瓶颈,双方的布局实则是零售行业从“拼促销、抢流量”浅层竞争,转向“拼商品力”深层价值比拼的缩影。


尽管前景广阔,但商超自有品牌的崛起仍需跨越两大核心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供应链控品难题,目前多数商超仍停留在代工贴牌的初级模式,缺乏对原材料采购、生产标准、物流仓储的全程把控,品质稳定性难以保障——此前就有自有品牌商品因抽检不合格引发信任危机,而永辉对标胖东来标准、大润发聚焦地标产品,正是为了破解这一痛点,但如何将标准落地到每一款单品,仍需长期投入。其次是品牌心智壁垒的构建,“自有品牌=廉价替代品”的隐性偏见尚未完全消除,多数商超缺乏精准的品牌营销能力:要么依赖传统堆头促销,要么难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洞察消费需求,难以像山姆的“Member's Mark”、麦德龙的“METRO Chef”那样建立清晰的品牌认知与用户忠诚。永辉借助发布会强化“国民品质”标签、大润发通过品牌节提升曝光,都是破局的尝试,但心智培育非一日之功。

这场自有品牌战的胜负,最终将取决于“供应链深度+品牌温度”的双重比拼。永辉的“亿元单品”策略若能落地,需在供应链协同上持续加码,通过与核心伙伴共建生产标准、共享数据资源,实现从“定制”到“爆款”的转化;大润发的双品牌矩阵则需避免“高低端定位模糊”的陷阱,通过精准的场景化陈列与营销,让“超省”与“润发甄选”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清晰区隔。对整个行业而言,两大巨头的入局将加速行业洗牌:具备供应链整合能力与品牌运营能力的头部企业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而中小商超若无法形成差异化优势,可能被进一步挤压。从长远来看,这场品质竞赛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闭眼买”的放心自有品牌时代正在到来,而零售行业也将在这场变革中,回归“以商品为核心”的本质,迈入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