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联合狠割文旅!1359 万甩卖国贵文旅,30 亿押注润田水,1.71 亿净利承诺能否破 60% 巨头垄断? 观点

新用户-6799

11

2025-10-13

为了把 “润田水” 打造成翻身王牌,ST 联合(国旅文化投资集团)上演了一场 “断腕式” 战略调整 ——10 月 10 日正式官宣,以 1359.88 万元的价格,将下属全资孙公司江西国贵文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00% 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旗下的江西长旅景区管理集团,彻底剥离旅游营销业务。而就在这场剥离完成前,ST 联合早已抛出更重磅的动作:拟斥资 30.09 亿元收购润田实业 100% 股权,还同步募集 12 亿元配套资金。这一 “割” 非核心业务、“买” 核心资产的操作,是这家连续两年亏损企业的破局关键:根据备考数据,收购完成后 ST 联合 2024 年营收将从 3.65 亿元暴涨至 16.25 亿元,增幅达 345%,归母净利润也将从亏损 0.64 亿元转为盈利 1.12 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从 78.3% 大幅降至 34.9%,包装饮用水俨然成了拯救业绩的 “救命稻草”。

在此之前,ST 联合的主营业务早已陷入困境。2023 年公司营收 5.8 亿元,净利润亏损 0.17 亿元;2024 年业绩进一步下滑,营收缩水至 3.65 亿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 0.64 亿元,旅游营销业务不仅没能带来增长,反而因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收窄拖了后腿。反观被收购的润田实业,作为全国排名前十的包装饮用水企业,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2023 年营收 11.52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1.34 亿元,2024 年营收增至 12.60 亿元、扣非净利达 1.68 亿元,2025 年 1-4 月也实现营收 3.88 亿元、扣非净利 0.54 亿元。更让 ST 联合安心的是,润田实业还给出了扎实的业绩承诺:江西迈通和润田投资承诺,2025 年、2026 年、2027 年润田实业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71 亿元、1.83 亿元、1.94 亿元,若期间顺延则 2028 年再加码至 2.07 亿元。这种 “稳赚不赔” 的并购标的,让 ST 联合毫不犹豫斩断旅游业务,全力聚焦润田水的运营。


润田实业能成为 ST 联合的 “香饽饽”,不仅在于业绩稳定,更在于其清晰的增长规划和差异化潜力。根据润田实业的 “十五五” 发展策略,未来将以 “润田翠” 两元及以上矿泉水为主导,一边抢占优质矿泉水资源,夯实产品护城河;一边在区域市场发力:巩固江西本土龙头地位,重点提升两元水及饮料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把东北地区打造成第二个核心市场,再以上海为中心,用天然含硒矿泉水等中高端产品开拓华东市场。产品端也将持续创新,推进纯净水多元化、丰富矿泉水规格,还计划推出非水类饮品,打破单一品类依赖。目前润田实业已布局 7 大生产基地(5 个纯净水基地 + 2 个矿泉水基地),终端网点超 20 万个,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超 96%,这种 “基地 + 渠道” 的基础,为后续扩张提供了支撑,也让 ST 联合看到了从 “旅游企业” 转型 “水企” 的明确路径。


不过,润田实业想要撑起 ST 联合的期待,必须先闯过国内包装饮用水市场的 “红海绞杀”。当前市场格局早已固化:农夫山泉、华润饮料、景田(百岁山)、娃哈哈、康师傅五大巨头,合计瓜分了近 60% 的市场份额,留给润田这类区域水企的空间本就狭窄。更棘手的是价格战 —— 润田的核心单品 “润田” 纯净水主打 1 元 / 瓶,可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巨头的纯净水产品已跌破 1 元 / 瓶,在下沉市场用低价抢占份额,润田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从自身短板来看,润田实业的生产基地数量远少于巨头(农夫山泉仅饮用水生产基地就超 20 个),产能辐射范围有限;96% 的经销收入占比虽保证了渠道广度,但也意味着对经销商的依赖度高,终端定价和促销的自主权较弱;更关键的是,润田大多数收入来自江西本土,过去十年营收增长平缓,如何打破区域依赖、在东北和华东市场撕开缺口,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ST 联合剥离旅游业务押注润田水,本质上是一场 “以退为进” 的战略豪赌。对 ST 联合而言,剥离持续亏损的旅游营销业务,能集中所有资源投入包装饮用水 —— 无论是资金、管理精力还是渠道协同,都能向润田倾斜,比如利用原有的文旅渠道资源,尝试在景区、酒店等场景铺设润田水,拓展特殊消费场景。而润田实业借助 ST 联合的上市平台,不仅能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12 亿元配套资金可用于产能扩张和市场推广),还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摆脱区域水企的局限。但这场豪赌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润田能否在巨头挤压下找到生存空间:若能守住江西市场、顺利开拓东北和华东,完成业绩承诺,ST 联合就能彻底实现转型;可一旦在价格战中失利、新市场拓展遇阻,ST 联合可能陷入 “剥离旧业务、新业务不及预期” 的尴尬境地。

从行业视角看,ST 联合的选择也折射出区域水企的生存困境与突围机会。随着消费升级,中高端矿泉水市场增速达 15%,远超普通纯净水的 5%,润田聚焦 “润田翠” 两元以上矿泉水的策略,恰好踩中这一趋势;而东北地区的矿泉水消费需求崛起、华东市场对含硒等功能性水的偏好,也为润田提供了差异化切口。只要润田能抓住这些机会,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强化终端管控提升利润,未必不能在巨头夹缝中找到增长曲线。对 ST 联合来说,这场 “割文旅、押润田” 的操作,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毕竟润田带来的不仅是业绩反转的可能,更是一次彻底告别亏损、切入高潜力赛道的重生机会,只是在 60% 市场被巨头垄断的当下,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战略和坚定的执行。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