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高、中、低档酒,如何应对市场变局? 观点

新用户-2616

1

2025-09-27

白酒行业发展至今,戏剧性情节愈发密集,行业乱象甚至可用 “惨烈” 形容。2013 年白酒上市公司上半年财报陆续披露后,行业 “浑水” 被越搅越浑,不仅行业专家直呼 “看不懂”,厂家自身也如 “犹抱琵琶半遮面” 般陷入迷茫,普通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

不少人将白酒 “黄金十年” 的终结,归因于 2013 年后的反腐政策与 “三公” 消费限制,但事实并非如此。历史发展轨迹从不受人意志左右,经济发展亦如螺旋般 “休养生息后冲高”,即便没有这些政策,白酒黄金十年也会因行业自身周期性进入调整期,政策只是加速这一进程的 “导火索”。


先看高端酒,2013 年其快速下滑远超厂家预期。年初厂家虽有心理准备,可下滑速度与销售额锐减程度仍超乎想象,这也导致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企业因可预见性不足,为完成指标盲目出招、不顾市场死活。财报公布后,部分证券分析师认为 “最坏时代已过,消费将迎利好”,理由是龙头酒企上半年仍实现增长,且下半年旺季与调整会推动复苏。但需明确:好日子会来,却绝非当下或下半年。


高端白酒实则走了 “寄生路”,并非酒企或品牌打造者之过,只是酒企过度依赖 “寄生” 机会,路被堵死后便打回原形。网上曾热议 “茅台降价羞辱了谁”,实则茅台从未真正下调出厂价,零售价从 2000 多元跌至八九百元是市场行为,若茅台真为挤占大众市场刻意降价,早被发改委约谈罚款。何况茅台作为行业龙头,本就是公众人物,评头论足在所难免,其降不降价是自身选择,只要对市场发展有利,就谈不上 “羞辱谁”—— 普通消费者不喝茅台,可选国窖、五粮液等众多品牌,没有消费者支持,茅台也无 “羞辱” 的资本。


高端酒不会消亡,茅台这类品牌有走向奢侈品的基因,应好自为之。它可打造老百姓喝得起的子品牌,同时不影响自身奢侈品定位,正如拉菲既有顶级款也有大众款。当下高端酒需沉住气,若明知市场理性回归,仍沿用高速发展期的操作,只会损害品牌。回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汾酒因预判 “以量取胜”,把行业 “交椅” 让给五粮液、茅台等,至今仍在修复品牌;如今茅台坚持不调低出厂价,足见其清醒,后续策略值得关注。


再看中档酒,2013 年它受重视是 “被逼的”—— 高端酒受挫后,行业大佬一窝蜂搞 “腰部战略”。可五粮液推出特曲、头曲,真能挤占泸州老窖的市场吗?其实很可笑,毕竟五粮液此前推出的中档产品不少,却没成 “中档之王”,泸州老窖的地位也没被撼动。所以别一看龙头布局中档,就觉得是威胁,若市场好做,龙头躺家里开发产品就行,何必大费周章?地方酒企早该关门了。产品只是载体,成功与否不靠企业打造,先天基因有帮助但非决定性,不然 “寒门学子” 的励志故事从何而来?当下中档酒是机会,但把握机会不靠产品数量,市场基础工作与厂商合力才是根本。


最后看低档酒,2013 年上半年光瓶酒增速超 15%,是中高档的数倍。这并非消费群体突变,而是过去高档酒的暴利掩盖了低档酒 —— 行业暴利时,谁会为微利浪费时间?只有 “微利总比亏损好” 成现实,企业才转向低档酒。行业高速期低档酒每年也有 15% 增速,可如今行业整体增速仅 15%,对低档酒影响也很大,消费群体并没预想的多,不会因高档酒没人喝就全改喝低档。

中午不应酬、酒驾等规定,对高、中、低档酒影响同步,只是低档酒基数大,下滑没那么明显。而且小瓶白酒流行,吸引了中高端的休闲、个性化消费人群,间接扩大了光瓶酒市场。低档酒操作更考验基本功,拓展市场的琐碎工作多,快消打法不能照搬 —— 白酒消费速度远赶不上饮料、水和啤酒。


总之,高、中、低档白酒需结合自身特点,在市场变局中找到适配策略,才能于行业调整中站稳甚至突破。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