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小企业在行业困境中,如何活下去? 观点
新用户-2616
2
2025-09-27
当下白酒行业,不知是本身乱象丛生,还是受大环境影响乱了手脚,“腰部战争” 全民参与,“腿部战争” 更是争抢激烈,小酒风盛行,几乎看不到不做小酒的企业。无论是像五粮液这样体量庞大的 “白酒大王”,还是偏安一隅的小型酒企,都在不断折腾,期望借此走出行业低谷。
但要明白,五粮液无论怎么折腾,凭借 “白酒大王” 的余威,就算销售、利润有所减少,也动摇不了根基 —— 每年赚 100 亿和赚 50 亿,对五粮液而言只是数字问题,不影响其好好生存。可对行业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销售与利润的减少,不是数字好不好看的事,直接关系到能否继续 “活下去”。要是连 “活着” 都成问题,谈发展、利润就是 “空谈”。所以,现在得探讨中小企业在现有环境下的 “生存之道”。
在行业环境愈发恶劣时,企业的产品开发反倒更频繁。媒体报道,酒鬼酒在 2014 年春季糖酒会上一口气推出 50 多款产品,比某些上市企业从建厂至今推出的产品总和还多。市场不景气,想靠新产品挤占份额,道理上说得通,可产品无序开发,无疑会稀释现有产品的 “含金量”,也会对品牌造成很大伤害。理论上,每个品牌对应的产品数量有限,只有当品牌 “含金量” 不断上升,能承载的产品数量才会相应增加。道理显而易见,可事到临头,很多企业却管不住开发的欲望 —— 销售增长 “逼” 的、市场份额 “逼” 的,至于这是不是 “饮鸩止渴”,很多企业不管,先图一时快活再说,“娱乐至死” 的心态在行业里暴露无遗。所谓 “产品是王道”,是指企业要有倾注全部心血打造的核心产品,所有开发的产品都该为保护核心产品服务,而非反过来稀释主销产品的份额,让消费者搞不清主销产品,进而失去对品牌的记忆。要是把 “产品王道” 变成 “诡道”,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宣传也得 “集中”。大家都懂宣传的聚焦原则,可实际执行时容易乱了阵脚,原因无非几点:一是 “关系广告” 太多,得照顾各方关系,这些关系对产品前期推广或许有帮助,后期却成了企业的绊脚;二是经不住诱惑,看到对手投广告,自己不管对不对路也跟着投,跟风意识太强;三是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文章,为讨好领导投一些根本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广告。广告投放得和品牌知名度挂钩,在目标市场已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广告要落地到现阶段主推的产品上,不能投纯粹的形象广告 —— 康师傅、娃哈哈的广告就很能说明问题,它们绝不会打类似 “品牌形象” 的广告,一定落到具体产品,像康师傅冰红茶、娃哈哈营养快线等都是如此。我们现在冠名的一些活动,用某款小酒对接落地,也是因为该品牌在当地家喻户晓,关键是要让消费者对主推产品形成记忆点。要是产品在目标市场品牌知名度很低,广告投放可以先从打开品牌知名度入手,产品本身可以打广告,但不一定非得和品牌强绑定,能让消费者对品牌形成话题就行,比如太白酒业的 “90 后白领征婚广告”,就是制造品牌话题、提升知名度,不一定非落到某款产品上。宣传的 “集中” 还体现在物料和促销品的使用上,不一定宣传物料越多越好,要集中到一两款物料上;促销品也是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让消费者形成记忆最重要,做无酒比活动时,把宣传物料集中在店内 KT 板和圆圆贴,促销品集中在牙签筒和精美一次性打火机,既省钱又效果好。
“阵地要下沉” 也很关键。全国性品牌都在收缩,把区域集中到自己 “够得着” 的地方,地方品牌和中小企业更要学会 “下沉”,在自己熟悉的 “一亩三分地” 深耕。行业形势好时,一些不知名品牌靠招商就能活得滋润,被招的经销商有的靠关系卖酒,酒的知名度不重要,他们卖了这个卖那个,不在乎 “长远拥有”;还有些有渠道网络的经销商卖杂酒,是对自己利润的补充,不指望赚多少,能分摊费用就行。可现在这种模式行不通了,关系营销受 “三公消费” 限制,“三无” 产品走俏已成 “过去式”,还想靠粗放营销,只会和全国性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回到自己熟悉的阵地,做深做透。中小企业做不了全省、搞不好地级市,就做好几个县;做不好县,就做好几个乡镇,把资源集中起来,做所在市场的 “绝对第一”。全国性品牌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县城都当重点,毕竟资源跟不上,更别说所有乡镇了;至于渠道下沉后具体怎么做,行业里介绍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渠道要抓牢” 同样重要。许多名烟名酒店关门大吉,传递出的信号值得解读:一是纯靠关系支撑的名烟名酒店率先关门,“靠一两个单位就能养活一家名烟名酒店” 的时代结束了;二是没主推产品、随大流的名烟名酒店举步维艰;三是管理不善、没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的名烟名酒店困难重重。行业形势变化导致企业分化重组,渠道也一样,挺不过去的会让出部分市场,坚持下来的会瓜分这些市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名烟名酒店熬不下去,有些却活得更好。中小企业面对渠道分化,要想办法聚集跟自己步伐的渠道网络,帮它们渡过难关,支持它们一下;我们的任务就是抓牢这些活得更好的网点,一起迎接新机会的到来。
“管理要松绑” 也有讲究。战争越激烈,对一线指挥员的授权就该越大,毛主席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的思想很有道理 —— 战略上的藐视是自身的信心,战术上的重视让自信有根基、有出处,不是盲目自信。市场管理的 “松绑” 也是如此,既然是区域责任制,目标也明确,只要划好 “红线”,剩下的就是检查和考核。只要一线指挥员不是在 “砸市场”“倒窜货”“恶意压货”,就没必要事必躬亲,搞得对方束手束脚,自己也劳神费心。管理 “松绑” 就一个目标:打赢是硬道理,其余都围绕这个目标转,这才是最重要的。
“消费要互动” 在移动互联时代尤为关键。信息透明度近乎百分之百,还想靠 “信息不对称” 忽悠消费者,基本没可能。当然,有些产品因更新换代,价格一直不透明,但这种事多了对品牌杀伤力也大,最多赢一时之利,品牌一旦 “坍塌”,价格就毫无意义。消费者的互动活动,除了利益刺激,还要往 “好玩” 上靠,因为单纯的利益刺激已不足以打动普通消费者。“好玩” 就是吸引消费者自身参与,你不可能每瓶酒都送车子房子,得让消费者自己参与进来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产品和品牌的记忆。比如 “开口笑?我的婚礼在韶山” 活动,让结婚新人自己参与,而非当旁观者;现在推进的 “开口笑白金岛跑得快扑克大赛赢汽车、房子大奖”,也是延续这一理念,让更多消费者参与,通过参与获得与品牌及产品的互动,加深记忆。
2014 财年上市酒企上半年报表显示,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企全线下滑,连曾逆市增长的互助青稞也未能幸免。能上市的自然是行业优质资产,可优质资产都没体现出抗跌性,绝大多数非上市酒企的境况,局外人也能推测一二。稍显意外的是,行业龙头五粮液的表现,应了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的古话,它的很多动作都只顾自己 “舒服”,不太理会市场和合作经销商的感受,这种形势下,其心态也能理解。有了 “带头大哥” 的 “榜样作用”,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更该抛开束缚,别扭扭捏捏,瞄准的事一以贯之,也别怕 “伤害” 对手。现在就是 “弱肉强食” 的大戏,熬不下去怨不得别人,熬得下去成了新王者,就是行业整合的受益者。
乱仗不管怎么打,市场的基本规律还是要遵循,不然 “仗还在打,打仗的人没了、企业没了”,怎么赢?中小企业要把目标定得合理些,尽管毛主席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 的理论在先,但 “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对中小企业现阶段更管用。多关注主力产品,别学大企业搞全产品线出击;多集中资源,找出自己的 “长板” 把它拉长,别学大企业 “补短板”;多打 “阵地战”“碉堡式” 推进,搞精细化营销,做 “小池塘里的大鱼”,不搞大企业的 “战略决战”;多在管理上 “能动放权”,一切以 “打赢” 为目标,不搞大企业的 “机械化流水管控”。
把这些想清楚,接下来就是要 “沉得住气、耐得住烦”,一定要相信 “阳光总在风雨后”!等阳光出来时,能见到太阳,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403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7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28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80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1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4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5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3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