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雪糕集体 “缩水”,迷你款成主流,和路雪卖1000万支、伊利9.5g装爆火,真相竟是这样! 观点

新用户-6799

4

2025-09-12

最近逛超市、刷生鲜平台时,不少人发现一个明显变化:曾经一手难握的雪糕,如今纷纷变成了 “迷你版”,一口就能吃完。从盒马的迷你可爱多、光明白雪迷你小冰砖,到伊利 9.5g 的绮炫炫玲珑,再到和路雪旗下梦龙的迷你款,这些分量只有普通雪糕 1/2 或 1/3 的迷你雪糕,正席卷整个市场。数据更是惊人:盒马北京地区的迷你多口味水果棒冰组合装销量超 1 万,叮咚买菜的八喜黑巧脆脆迷你香草口味冰淇淋销量飙升 72%,京东平台上和路雪梦龙迷你雪糕销量突破 1000 万支,可爱多迷你款售出 600 万 +。为什么曾经 “大快朵颐” 的雪糕,现在集体变小了?这背后藏着消费需求、市场竞争与品牌策略的多重转变。​

迷你雪糕的爆火,首先源于它精准击中了消费者 “控量解馋” 的核心需求。随着健康意识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糖分、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传统雪糕动辄 100g 以上的分量,很容易让人产生 “吃多了有负罪感” 的顾虑。而迷你雪糕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盒马的迷你雪糕每支 20g,18 支组合装包含 6 种口味,单支最高 1.66 元;东方轻养迷你棒冰每支 30g,活动价单支仅 8 毛多;光明大白兔迷你雪糕单支 33g,对比 65g 的普通版,热量直接减少约 50%。这种 “小身材” 让消费者既能享受雪糕的美味,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尤其适合想控制体重的年轻人、需要控糖的人群,以及给孩子少量解馋的家长。正如盒马冰品研发采购冰魁所说,简化配料、缩小规格,就是为了让消费者 “减少负罪感”,这种对健康需求的呼应,成为迷你雪糕走红的关键。​


“多口味尝鲜 + 低单价试错”,也是迷你雪糕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迷你雪糕几乎都是 “组合装”,一盒里能包含多种口味:盒马的迷你生牛乳雪糕有 6 种口味,和路雪梦龙迷你款涵盖香草、白巧、抹茶、松露等,伊利绮炫炫玲珑有黑巧奶香冰栗、黑巧开心果两种口味,还设计了圆形、心形等可爱造型。根据《2024 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近四成消费者买食品饮料是为了 “解馋、享受美味”,迷你雪糕的多口味设计,正好满足了他们 “想尝遍不同味道又不浪费” 的心理 —— 比如单支 20g 的迷你款,一次吃 3 种口味也才 60g,比一支普通雪糕还少。而且从价格来看,迷你雪糕的单支成本极低,和路雪可爱多迷你版每支 1.6 元,梦龙迷你款每支 7 - 8 元,虽然单价和普通款相近,但 “少量购买” 的门槛更低,消费者不用花大价钱就能尝试高端品牌,这也推动了复购。比如叮咚买菜的海象迷你华夫筒,29% 的人 “买了又买”,正是这种 “低成本尝鲜” 心理的体现。​


消费人群的变化,也让迷你雪糕成为必然选择。艾媒咨询《2025 - 2026 年中国冰淇淋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显示,冰淇淋消费主力是 18 - 35 岁人群,占比 78.1%,其中已婚有孩家庭占 62.0%。这部分人群的需求非常明确:对年轻人来说,迷你雪糕外观精致、方便拍照分享,契合社交平台上 “打卡美食” 的潮流;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小分量” 能避免浪费,也能控制孩子的摄入量,不用担心吃太多生冷食物影响健康。比如麦当劳每逢儿童节会免费送迷你圆筒,汉堡王给 12 岁以下儿童提供迷你甜筒,都是瞄准了家庭消费场景。同时,年轻消费者对 “个性化、多元化” 的追求,也让迷你雪糕有了更多创新空间 —— 不仅口味多样,还能做成袖珍甜筒、小冰砖等不同形态,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办公室下午茶吃一支不脏手,追剧时随手拿一支不耽误进度,外出游玩揣几支在包里也不占地方。​


从品牌角度来看,推出迷你雪糕也是应对市场竞争、提升盈利的聪明策略。一方面,近年来雪糕市场 “内卷” 严重,从原料升级到口味创新,品牌需要找到新的差异化卖点,而 “迷你化” 就是低成本且易见效的方式 —— 不用研发全新配方,只需缩小规格,就能打造出 “健康、便携、精致” 的新标签,快速吸引消费者注意。另一方面,迷你雪糕的 “小容量” 意味着食用周期短,消费者需要更频繁地购买,复购率自然提升。比如一盒 18 支的迷你雪糕,一家人可能几天就吃完了,而传统大支雪糕可能要吃很久,这无疑能拉动品牌的整体销量。更重要的是,迷你雪糕的单位利润并不低:以和路雪可爱多为例,普通版单支 67g,4 支 268g 售价 20.5 元,每克约 0.076 元;迷你版单支 20g,8 支 160g 售价 12.5 元,每克约 0.078 元,两者相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迷你款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更低,品牌能在 “小身材” 里赚到更多利润。​

现在,不仅传统雪糕品牌在推迷你款,就连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品牌也加入了 “迷你雪糕阵营”,盒马、叮咚买菜、小象超市等平台更是将迷你雪糕作为重点品类推广。这种 “集体变小” 的趋势,本质上是市场对消费需求的精准响应 —— 当健康、便捷、多元成为主流,雪糕不再是 “越大越满足”,而是 “越小越贴心”。未来,随着品牌不断优化口味和包装,比如推出更低糖、更健康的原料,或者结合季节、节日推出限定迷你款,迷你雪糕或许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雪糕行业的 “主流形态”。而对消费者来说,不管雪糕变大还是变小,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兼顾健康和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 毕竟,迷你雪糕体积虽小,但带来的快乐丝毫没减。​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