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586
18
2025-11-14
欧睿信息咨询(Euromonitor)最新发布的《2025年烘焙市场趋势》报告,为中国烘焙行业画出了一张千亿级增长蓝图:2025年烘焙市场零售规模预计将飙升至1490亿元,而截至2024年底,全国烘焙门店数量已达38.8万家,连锁化率提升至32%,过去三年门店数量复合增长率稳定在4%。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核心逻辑——以工业化为基筑牢效率壁垒,以创新为翼激活市场活力,“品质为基,创新为翼”的双引擎战略,正推动烘焙行业正式迈入千亿成熟发展阶段。在曾经分散的烘焙赛道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创新形态的爆发,让头部品牌与特色玩家都找到了破局之道。

烘焙工业化堪称驱动行业规模增长的“核心引擎”,既解决了效率痛点,更打开了业态创新的想象空间。对烘焙门店而言,工业化带来的坪效提升立竿见影:以恩喜村为代表的中央工厂凭借“冻转鲜”与冷冻面团技术,让门店无需依赖资深烘焙师就能实现产品标准化出品,不仅品质稳定可控,出品效率也大幅提升,更通过技术迭代让工业化产品口感不断贴近现制水准。工业化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催生出“烘焙+”的跨界融合热潮,茶饮、咖啡、餐饮等渠道只需通过中央工厂定制可颂、瑞士卷、千层蛋糕等产品,就能轻松扩展菜单,延伸消费场景,为坪效增长找到新抓手。而面对工业化带来的同质化问题,区域品牌也找到了差异化破局之路,沈阳手作烘焙品牌一栗nutco主打日式风格,结合现烤体验与透明化制作过程,用地方特色与场景体验打动消费者,在标准化市场中开辟出细分赛道。

当前烘焙市场呈现出“平价与精品并存”的两极分化格局,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则推动品牌集体回归产品本质。精品烘焙阵营以“石头先生的烤炉”“祐禾”为代表,主打“门店手作”概念,通过优选高等级原料、设置明厨亮灶展示发酵烘烤全过程,既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与品质的核心需求,更借助现烤场景强化情感连接,成功实现品牌溢价。平价赛道则由“十豆川超级糕工厂”等转型而来的超级工厂品牌主导,这类品牌前身为烘焙代工厂,凭借低线城市选址成本优势与供应链规模效应,大幅降低原料、生产及物流成本,以高性价比策略快速抢占中低端市场。从消费端来看,“好吃、新鲜、品质”已成为购买决策的核心三要素,消费者不再单纯依赖品牌背书,更愿意为“现烤”“手作”等新鲜体验付费,同时需求从“料多量大”转向关注原料品质与健康属性,主动查看热量标签、规避添加剂的行为日益普遍,健康烘焙成为行业新风口。

在工业化的强力驱动下,烘焙市场已形成“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业态格局,不同赛道的玩家都凭借特色策略占据一席之地。传统烘焙业态不断更新理念,既有85度C、好利来这样的全国性连锁品牌稳守基本盘,也有81Bakery等地方主理人品牌深耕区域,将地方饮食文化与产品创新结合,成为当地旅游打卡与探店圣地;烘焙蛋糕业态借助冻转鲜技术与冷链运输突破地域限制,线下品牌如EVERNAKED通过同城配送将服务范围从门店周边1-2公里扩展至全城,线上品牌如三与参山则以“中央工厂+冷链直达”模式实现“鲜蛋糕隔日达”,开拓全国市场;单品业态以极致聚焦策略快速破圈,KUMO KUMO、fufuland凭借一款明星产品实现规模化复制,再通过季节元素与流量爆品维持产品热度;新中式烘焙以“中西合璧”俘获年轻消费者,泸溪河、读酥世家用黄油、奶酪重塑传统糕点风味,搭配明厨现烤与养生元素,强化健康放心的品牌认知;新零售烘焙则依托供应链优势主打高“质价比”,盒马、山姆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盒马更以时令与热点驱动菜单快速迭代,精准匹配年轻需求。

新品创新与原料升级成为烘焙品牌抢占市场的“关键武器”,而政策规范则为行业品质升级保驾护航。欧睿监测显示,6-9月30个代表性品牌推出约677款新品,蛋糕与面包占比达56%,动物稀奶油、奶油奶酪等优质乳原料使用率超60%。蛋糕品类以裱花蛋糕为主,通过应季水果(如巴黎贝甜荔枝玫瑰蛋糕)、IP联名(如好利来黑皮Kitty蛋糕)、茶饮融合(如幸福西饼屋伯牙绝弦蛋糕)及小型化(如4寸便当盒蛋糕)实现创新;面包品类则聚焦夹馅、咸味等细分方向,仟吉推出梅干菜培根披萨面包实现餐饮料理融合,黄油与面包的罗勒黑椒香肠碱水棒、树莓芝士大米贝果则主打健康饱腹。原料端的升级同样关键,2025年国家出台多项食品安全政策,如3月实施的新稀奶油国标规范品类定义、禁止添加植物油,蒙牛专业乳品快速响应推出100%动物乳脂肪的新国标稀奶油,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马斯卡彭及高品质动物黄油,也为高端烘焙创新提供支撑。正如报告所指,创新决定品牌跑多快,品质决定品牌走多远,在工业化赋能、消费升级与政策规范的多重驱动下,唯有坚守品质、持续创新的品牌,才能在1490亿的千亿赛道中稳健领跑。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