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2522
30
2025-11-13
全球咖啡圈迎来史诗级资本震动!据彭博社最新消息,瑞幸咖啡的第一大股东大钲资本正筹划一项足以改写行业版图的收购——考虑将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 Coffee收入囊中。这则消息瞬间点燃投资界与餐饮界的热情,更让市场聚焦于这场收购背后的多重悬念:大钲资本究竟会以独立身份出价,还是借瑞幸咖啡之手完成竞购?而目前持有Costa的可口可乐公司,若以10亿英镑或更高估值出售,将意味着其2018年39亿英镑的收购价面临超七成浮亏。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竞购并非独角戏,英国私募股权公司TDR Capital、贝恩资本等巨头也已虎视眈眈,下一轮报价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式出炉,一场围绕百年咖啡品牌的“抢食战”已然拉开序幕。

Costa这场“卖身风波”,实则是其被可口可乐收购后七年发展颓势的必然结果。1971年,Sergio和Bruno兄弟以意式拼配咖啡为核心,在伦敦掀起咖啡革命,让Costa逐渐成长为欧洲咖啡市场的标杆品牌。2018年,可口可乐以39亿英镑的天价将其收购,CEO James Quincey当时雄心勃勃宣称“要借Costa打通全球热饮市场”,彼时的Costa已在全球拥有约3800家门店,被视作可口可乐跨界咖啡赛道的核心筹码。然而七年过去,Costa的发展轨迹却未达预期: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其全球门店仅增至约4200家,七年仅净增400家,其中英国和爱尔兰的2700多家门店仍占主导,全球其他50个国家和地区的门店总和仅1300余家。在中国市场表现更显疲软,近五年内关闭了100多家非一线城市门店,目前仅余300多家门店,客单价32元的高端定位在平价咖啡浪潮中逐渐失势。2025年7月,James Quincey在财报会议上的表态已然透露出放弃的信号,承认“正在重新评估Costa的价值,希望让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随后8月便有消息称可口可乐联合投行Lazard启动出售评估。
大钲资本敢于入局竞购,核心在于看中Costa的品牌沉淀与瑞幸的能力协同形成的“1+1>2”效应。作为瑞幸咖啡的掌舵资本,大钲资本凭借“投资驱动变革”的理念,成功将瑞幸从危机中带出,打造成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头——目前瑞幸在中国门店数量已超26000家,是星巴克中国门店数的三倍多,更已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纽约完成海外布局。而Costa拥有的正是瑞幸出海最急需的核心资源:覆盖全球50个国家的成熟门店网络、在欧洲市场深耕半个世纪的品牌认知度,以及英国本土超2700家门店构建的渠道壁垒。业内分析认为,若收购成行,瑞幸可通过三大路径激活Costa价值:其一,将数字化运营能力赋能Costa,复制瑞幸的APP点单、会员体系及供应链管理模式,解决Costa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其二,借助Costa的海外门店作为“桥头堡”,快速将瑞幸的爆款产品引入欧洲、东南亚市场,实现双品牌差异化布局;其三,整合双方供应链,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咖啡豆、乳制品等核心原料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曾强调“投资要能推动企业效率提升与护城河构建”,而收购Costa正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
这场收购背后,更是全球咖啡市场资本重构的缩影。就在2025年11月,咖啡行业密集爆出资本大动作:星巴克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运营中国零售业务,博裕将持有至多60%股权,对应约40亿美元企业估值,星巴克借此引入本土资本深耕新兴市场;同期,Tims天好中国宣布发行约6.52亿元优先有担保可转换债券,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储备资金用于研发与门店拓展。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全球咖啡市场已从“品牌扩张期”进入“资本整合期”,传统品牌依赖自身积累的发展模式逐渐失效,资本介入下的资源重组成为破局关键。而大钲资本竞购Costa,被外媒《Mergers & Acquisitions》评价为“中国资本向国际零售咖啡领域进军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是单一品牌的收购,更是中国咖啡运营模式向全球输出的尝试——瑞幸凭借数字化实现的“高坪效、快扩张”模式,若能成功赋能Costa这类传统品牌,或将改写全球咖啡行业的竞争规则。
不过,这场看似“双赢”的收购仍暗藏多重挑战。从估值来看,目前市场给出的10亿英镑估值虽较可口可乐39亿英镑的收购价大幅折价,但相较于Costa近年的业绩表现仍存争议——2024年其全球营收同比下滑3%,中国市场营收降幅达8%,如何通过整合实现业绩反弹是竞购方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竞争层面,TDR Capital、贝恩资本等私募巨头在连锁品牌整合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是TDR Capital曾成功运营英国餐饮连锁品牌,对Costa的本土市场更为熟悉,大钲资本需在报价与整合方案上展现更强竞争力。从整合难度来看,Costa坚持的“高端体验”定位与瑞幸的“大众平价”路线存在差异,其中国市场300多家直营门店的运营模式也与瑞幸的“加盟+直营”混合模式需要磨合,如何平衡双品牌定位、避免内部竞争,将考验大钲资本的运营智慧。此外,若通过瑞幸咖啡参与竞购,还需考虑跨境资本运作的合规性及股东利益平衡等问题。

无论最终收购是否成行,这场资本博弈都已预示着全球咖啡市场的“大变局”已然来临。曾经由星巴克、Costa等传统品牌主导的格局,正被中国品牌凭借数字化能力与资本力量打破——瑞幸从本土崛起为全球门店数量巨头,再到其大股东觊觎国际成熟品牌,背后是中国咖啡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输出”的转型。而可口可乐出售Costa的举动,也反映出快消巨头在专业咖啡赛道的“水土不服”,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已难以适配当下咖啡市场的快速迭代。对于消费者而言,若收购成功,或许能看到Costa融入瑞幸的数字化便捷体验,同时瑞幸也可能借助Costa的研发能力推出更高端的产品系列。对于行业而言,这起收购若能成功,将为全球餐饮品牌的跨区域整合提供“中国样本”,证明数字化能力与本土运营经验结合的强大势能。目前,距离下一轮报价的时间越来越近,大钲资本能否成功“抄底”Costa,瑞幸又能否借此实现真正的全球化突破,全球咖啡行业都在屏息等待答案。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