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9959
8
2025-10-29
快餐界“顶流”与豪车圈“巨头”的跨界碰撞,能擦出怎样的火花?答案在2025年10月揭晓——继中秋与《黑神话·悟空》联名引爆话题后,麦当劳再度出手,这次的合作伙伴竟是梅赛德斯-奔驰。一个是遍布街头、人均几十元的快餐品牌,一个是象征豪华与品质的汽车巨头,看似毫无交集的两者,凭借共同代言人王楚钦完成奇妙联结,还喊出“‘钦’爱的,一起‘麦’步‘奔驰’”的魔性Slogan,瞬间点燃社交网络。这场跨界并非浅尝辄止的Logo叠加,而是涵盖线下旗舰店、定制新品、联名痛车的全方位联动,从北京、上海到广州、深圳等六大城市同步落地,不仅让消费者直呼“次元壁破了”,更给整个行业的跨界营销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课。

此次联名以“高规格落地+强体验感”为核心,将两个品牌的特质深度融合,打造出多个记忆点。双方共同打造的「安格斯x奔驰联名星级旗舰店」是本次合作的核心载体,10月17日起在六大城市陆续开放,门店以黑金为主色调,一边是奔驰标志性的豪华设计语言,线条简约大气,另一边融入麦当劳的活力元素,暖光与快餐场景形成巧妙平衡,消费者需提前预约才能进店体验。店内主推新品“白松露风味法式火腿安格斯厚牛堡”,从食材到包装都主打“星级质感”,面包胚印上迷你奔驰车标与麦当劳M标组合图案,搭配法式火腿与白松露酱,试图打破消费者对快餐“平价低质”的固有认知。更吸睛的是奔驰打造的“联名痛车”,以纯电CLA车型为基础改造,车外覆盖黑金主题装饰,轮毂、前后车标都替换成麦当劳汉堡造型,后视镜设计成牛角形状;车内则被改造成小型用餐体验区,配备定制餐桌与杯架,让“在豪车里吃汉堡”从想象变为现实。这一痛车刚曝光就引发热议,有网友调侃“车屁股的汉堡装饰像痔疮”,也有网友被牛角后视镜、迷你汉堡标等细节戳中,直言“可爱又反差”,正反评价的碰撞让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这场看似“不搭界”的联名,实则是双方精准计算后的营销布局,共同代言人王楚钦正是串联起两个品牌的关键纽带。早在2025年3月,王楚钦就以品牌代言人身份与麦当劳合作,9月24日奔驰又官宣其成为品牌新锐大使,短短半年内成为两大不同领域品牌的核心代言人,其粉丝群体涵盖年轻学生、职场新人及运动爱好者,与麦当劳的核心客群高度契合,同时也能触达奔驰想要渗透的年轻中高端消费群体。借助王楚钦的双重身份,双方实现了粉丝流量的互通——麦当劳的年轻粉丝因代言人关注奔驰品牌,奔驰的车主群体也可能因代言人尝试麦当劳的高端新品,这种“粉丝效应叠加”让联名从一开始就自带流量。更巧妙的是Slogan的设计,“‘钦’爱的,一起‘麦’步‘奔驰’”既嵌入了代言人名字中的“钦”,又融合了麦当劳的“麦”与奔驰的“奔驰”,朗朗上口且记忆点十足,无论是在门店海报还是社交平台传播,都能快速引发粉丝共鸣,推动话题自发扩散。
此次跨界的成功,更在于双方精准抓住了“反常规差异化”的营销逻辑,用反差感制造话题,同时实现品牌形象的双向提升。在此之前,麦当劳的联名多集中在IP、游戏领域,如与《黑神话·悟空》的合作主打国风与情怀,而此次跨界汽车行业的豪华品牌,打破了快餐品牌“接地气”的固有形象,通过奔驰的豪华基因赋能,提升自身在高端产品线(如安格斯系列)的溢价能力;对奔驰而言,与麦当劳的合作则是一次“下沉年轻化”的尝试,借助麦当劳庞大的门店网络与年轻客群,弱化自身“高冷”标签,让纯电CLA等年轻化车型触达更多潜在消费者。这种“双向赋能”在体验场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联名旗舰店里,奔驰的豪华设计提升了用餐场景的格调,麦当劳的烟火气则让奔驰的品牌形象更具亲和力;联名痛车更是将“豪华出行”与“便捷快餐”两个场景融合,打破了消费者对豪车“只可远观”的认知,让品牌形象更立体。而网友对痛车的调侃式讨论,反而成为免费的营销素材,品牌通过官方账号的幽默回应,将负面调侃转化为正面互动,进一步放大了话题热度。

麦当劳与奔驰的跨界合作,为快消与汽车行业的跨界营销提供了全新范本,也折射出当下品牌营销的核心趋势——“打破边界、精准共鸣”。在流量成本高企的当下,单一品牌的营销很难引发强反响,而跨行业、高反差的品牌组合,能天然制造话题张力;同时,以共同代言人、场景化体验为核心的落地方式,能让联名从“表面联动”深入到“用户心智渗透”,实现双方用户群体的有效拓展。从行业层面看,这场合作证明,品牌跨界无需局限于同品类或相邻品类,只要找到目标客群的共性需求(如年轻群体对新鲜感、仪式感的追求),就能实现1+1>2的效果。对麦当劳而言,此次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联名王者”的地位,为后续高端产品线的推广奠定基础;对奔驰来说,则打开了年轻化营销的新路径,为纯电车型的市场渗透提供助力。未来,随着消费群体的迭代,这种“反常规、深融合”的跨界模式或许将成为品牌营销的主流,而麦当劳与奔驰的这次尝试,无疑为行业树立了可借鉴的标杆。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