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7
2025-09-21
2025 年全球咖啡市场寒风凛冽,巨头们纷纷 “断臂求生”:星巴克中国股权引二十余家机构争抢,可口可乐兜售英国最大咖啡连锁 Costa,JDE Peet's 更是以 157 亿欧元被收购。就在行业一片低迷时,黑岩咖啡(Black Rock Coffee)却逆势杀出重围 ——9 月 12 日登陆美股,20 美元发行价开盘即暴涨,收盘价达 27.53 美元,涨幅超 38%,总市值飙升至 93 亿元,成为 2023 年 Cava 上市后美国餐饮行业首起 IPO,市场需求更是飙至发行规模的 20 倍,硬生生在寒冬里烧起一把 “火”。
这家靠 158 家店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咖啡品牌,走的是一条与巨头截然不同的路。不同于星巴克 “第三空间” 的慢体验,黑岩咖啡主打 “得来速”(drive-thru)和快取模式,单杯服务时间压缩到 30 秒以内,精准击中北美郊区通勤族的快节奏需求;虽有四分之三门店配备室内空间,却不执着于停留场景,更聚焦社区高频消费。定价上也暗藏巧思,既避开瑞幸式低价内卷,又比星巴克更具性价比,在消费降级周期里稳稳抓住大众需求。从创始人 Jeff Hermandez 家族 2008 年 “血汗创业”,到好友 Bobby Kaufmann 跨 1500 英里拓店、妻子开高尔夫零食车补贴家用的执行力,这种极致效率基因,让黑岩咖啡在巨头夹缝中撕开了口子。
亮眼的 IPO 背后,是黑岩咖啡 “高周转 + 低成本” 的硬核盈利模型。2024 年总营收 1.6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8%;2025 年上半年营收 9521.4 万美元,增速再提至 24.2%,亏损额却从 223.5 万美元收窄至 194.5 万美元,经营利润率从 3.7% 升至 5.8%,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更是高达 14.8%。更关键的是单店效益:新店 18 个月就能回本,单店年均销售额约 110 万美元,门店层面利润率 22%,60 万美元的资本投入能带来 40% 的现金回报率。数字化则是其效率加速器,2025 年二季度移动点单占比 15%,180 万会员贡献 64% 订单量,能量饮料 Fuel 系列销售占比提升至 24%,既降本又提客单,对比星巴克中国因降价客单价跌 4% 的困境,抗周期能力尽显。不过此次 IPO 募资并非单纯扩店,而是优先偿还 1.13 亿美元循环贷款、补充运营资金,稳健打法可见一斑。
黑岩咖啡的突围,为咖啡业提供了 “第三条道路”—— 不搞星巴克式全球化扩张,也不玩瑞幸式低价轰炸,而是靠精准场景定位、高效运营和稳健资本策略,让区域品牌也能在巨头环伺中活下来。市场更期待它复制 Dutch Bros 的成长曲线:后者从手推车咖啡摊起步,靠 “得来速” 模式 2021 年上市后股价翻倍,如今 1043 家店覆盖 18 个州。但黑岩咖啡也面临挑战,若止步区域化,天花板近在眼前;而其 “得来速” 模式虽契合北美场景,在中国缺乏汽车穿梭餐厅土壤,能否本土化借鉴仍是未知数。不过无论如何,这场逆市 IPO 已经证明,在咖啡业寒冬里,不是只有巨头才能存活,找对路的区域品牌,照样能靠 158 家店撑起 93 亿市值,成为行业鲜有的 “上行面”。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