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10倍差价!820元的Svalbarði对决1元今麦郎,瓶装水的“割韭菜”密码藏不住了! 观点

新用户-9959

36

2025-10-21

一瓶水究竟能卖出多高的价格?来自挪威的Svalbarði Water给出了答案——99欧(约820元)一瓶,稳坐“全球最贵水”头把交椅,凭4000年古老冰川水源、艺术感包装和环保理念,成为米其林餐厅与高端礼品的标配。而在国内超市,1元的今麦郎蓝标水随处可见,与10元以上的VOSS芙丝水形成横跨十倍的价差。同样是解渴,当多数人尝不出口味差异时,这悬殊的价格鸿沟究竟从何而来?答案并非“智商税”那么简单,而是藏在“Be-Do-Have”用户价值模型中——从基础功能到场景体验,再到身份认同,不同品牌瞄准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层次,硬生生走出了差异化的价值赛道。真正的商业智慧,从来不是简单“卖水”,而是贩卖水背后的价值叙事。

1元今麦郎的成功,是把“Have(拥有层)”做到极致的教科书。Have层对应的是产品最基础的功能价值——解渴,今麦郎的核心战略就是让消费者以最低成本拥有这份功能。其新推出的蓝标水零售价仅1元,电商折扣时甚至低至0.5元,直接把“性价比之王”的标签焊死在品牌上。为了实现极致低价,今麦郎舍弃了多规格、多场景的创新,将SKU精简到极致,所有营销资源都聚焦“便宜”“销量领先”等卖点,连代言人都选用接地气的大众明星,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成本消耗。更关键的是,精简的SKU让供应链实现了最大化效率,从生产到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压缩成本,形成了难以撼动的价格壁垒。对工地工人、学生、便利店即时消费人群而言,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瓶能解渴的水”,今麦郎精准击中这一需求,在Have层的红海中靠极致成本控制站稳了脚跟。


2-3元的农夫山泉,则用“Do(行动层)”的体验魔法,跳出了价格战的泥潭。Do层聚焦的是使用场景与体验价值,农夫山泉从不强调“便宜”,而是把“喝水”这件事升级为“与自然、健康相伴”的体验。那句家喻户晓的“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堪称品牌叙事的神来之笔,将长白山、千岛湖等水源地的纯净属性,转化为消费者能感知的“天然健康”体验。瓶身上的山水图案、水源地纪录片式的广告,都在不断强化这一认知。为了让体验更精准,农夫山泉还推出了场景化产品:针对母婴群体的宝宝水,强调低矿化度适配婴幼儿体质;针对茶友的泡茶水,突出水质对茶香的激发作用。这种场景化深耕,让农夫山泉从“一瓶水”变成了“不同场景下的健康解决方案”。更值得称道的是,众多知名餐饮品牌主动将“用农夫山泉烹饪”作为宣传点,这标志着其“天然健康”的体验价值已深入人心,成功占据了主流市场的心智。


5元以上的VOSS和820元的Svalbarði,早已跳出“卖水”逻辑,主攻“Be(存在层)”的身份认同。Be层对应的是消费者“想成为谁”的精神需求,高端水卖的从来不是水质,而是水质背后的身份符号。VOSS初入中国时,玻璃瓶装单价超20元,其核心竞争力不是水源,而是前Calvin Klein创意总监设计的极简圆柱形瓶身——这个瓶子本身就是一件时尚单品,放在豪华酒店客房或米其林餐桌,能瞬间提升场景的奢华感。为了绑定高端身份,VOSS早期只进驻丽思卡尔顿、新荣记等高端场所,从不进入普通超市,通过渠道筛选精准触达“追求品位的精英人群”。后来推出的10元PET瓶装,虽价格下调,但仍通过赞助上海时装周、马术大师赛等高端活动,维持“优雅精英”的品牌调性。而Svalbarði的820元天价,更是把身份与理念做到了极致:4000年冰川水源的稀缺性、“关注冰川消融”的环保叙事,让它成为高端礼品市场的“硬通货”,购买者买的不是水,而是“有品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身份标签。


Be-Do-Have三层价值的差异,清晰解释了瓶装水的十倍价差逻辑:今麦郎在Have层拼成本,靠1元低价满足“解渴”的基础需求;农夫山泉在Do层做体验,用“天然健康”的叙事适配不同场景;VOSS和Svalbarði在Be层造身份,用符号化价值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向往。这三层逻辑形成了清晰的市场分层:今麦郎占据下沉市场与即时消费场景,农夫山泉垄断家庭、餐饮等主流场景,VOSS和Svalbarði收割高端礼品与精英消费场景。值得注意的是,高端水的高价并非“割韭菜”,而是精准匹配了目标人群的需求——对精英阶层而言,820元买的是社交场合的身份背书;对普通消费者而言,1元买的是便捷的解渴功能,两者不存在“谁比谁值”,只是价值锚点不同。

瓶装水的价格故事,给所有品牌上了一堂价值创新课:当一个行业的基础功能(Have层)被充分满足时,陷入价格战是必然结果,真正的破局点在于向上挖掘Do层的体验价值和Be层的身份价值。今麦郎的启示是,若聚焦基础需求,就必须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农夫山泉的经验是,场景化体验能让产品摆脱价格依赖;VOSS的成功则证明,身份符号能无限抬高品牌的价值天花板。但核心前提是“精准洞察需求”——Svalbarði的环保叙事、农夫山泉的母婴水、今麦郎的蓝标水,都是对特定人群需求的精准回应。反之,若脱离需求空谈“高端”,堆砌稀缺元素却无对应的精神价值,再高的价格也只是空中楼阁。说到底,瓶装水的十倍价差,本质是用户价值的十倍分层,而所有成功的品牌,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锚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