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经销商在 B2B 环境下如何破局?聚焦核心职能是关键 观点
新用户-2616
2
2025-09-25
近几年,“经销商会不会消失,出路在哪里” 的疑问始终萦绕在行业中,还有不少 B2B 平台和专家直言 “经销商是要变革的对象,需去中间化”。但实际上,经销商作为一个群体不会消失,只是那些存在多余环节的经销商会被市场优化;而作为个体,若不转型或转型失败,大概率会被淘汰。
从经销商的演进历程来看,20 年前它并无配送职能,如今配送反倒成了 “标配”,仿佛脱离配送经销商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可这其实是渠道发展滞后阶段的特殊形态,绝不能将这种落后形态当作渠道商的 “标准配置”。回溯过去,笔者曾呼吁经销商从 “坐商” 转型为 “行商”—— 不仅人要走出去,货物也要跟着动起来,“车销” 由此成了行销的标配;后来又提出 “访销”(实现人车分离),虽都遭遇过抵制,好在如今不少大型经销商已完成转变。而现在,在 “访销” 的基础上,又提出 B2B 环境下的第三方 “统仓统配”,试图把仓配功能从经销商身上剥离,这本是渠道进步的体现,却依旧遭遇抵制。这么多年来,经销商不断被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会引发抵制,但剥离落后职能、聚焦核心才是渠道真正的进步,并非对行业的颠覆。
所谓经销商的核心职能,指的是其在上下游关系中承担的最根本、且无法被替代或难以被替代的职能。只要核心职能具备不可替代性,经销商群体就不会消失,个体的淘汰与新生只是行业正常的新陈代谢。由于中国渠道长期处于高度落后且碎片化的状态,经销商承载了太多非核心职能,以至于很多人错把这些职能当成了经销商的 “天然职能”,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社会分工角度看,厂家(品牌商)承载着价值创造的职能,商家(涵盖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则承担价值传递的角色 —— 当然,价值传递过程中也会存在创造性,否则价值传递就无从进步;同时,商家也可能参与品牌商的价值创造,但这并非核心职能。具体到经销商承担的职能,主要有资金、推广、订单、仓配四项,其中资金、仓配、订单并非价值传递的核心工作,尤其是仓配,它只是货物的转移,并非价值传递;只有推广才是核心职能,是真正的价值传递,其余职能都是由此衍生而来。
过去行业强调分销、行销,其实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市场,没有高效的第三方来承担这些职能,经销商是 “被迫” 去做很多非核心职能范围内的事。要知道,美国的配送主要由第三方完成,当 B2B 作为一种 “新物种” 出现时,有人认为经销商不行了,觉得 B2B 能做经销商所有的事,还环节更少、效率更高。当然,部分 B2B 目前集成度低、效率也不高,但不能因此就否定 B2B 的效率逻辑 ——B2B 承载了部分渠道的集成功能,这是中国流通环节与互联网结合所取得的进步。作为渠道的集成方,B2B 的优势就在于集成环节,未来那些集成有优势的部分(像订单集成、统仓统配等),就该交给它去做,至于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都属于衍生功能,并非核心。
推广之所以是经销商的核心职能,是因为中国企业的产品推新速度远快于跨国公司,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际关系活动,“小组织” 在这方面更具优势。产品推广除了需要后台支持(如广告、传播、品牌建设等),还高度依赖渠道的 “三位一体”。营销专家施炜提出过互联网时代的 “三位一体”—— 认知、交易、关系,这是线上传播带来的;中国营销过去之所以能 “以渠道对抗品牌”,实现品牌驱动与渠道驱动并存,正是因为中国渠道本身也是 “三位一体”。当然,互联网的 “三位一体” 是靠传播产生认知,线下的 “三位一体” 则是靠关系产生认知,传播是互联网的优势,关系是线下的优势。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的 “三位一体” 也不会消失,反而会长期存在,虚拟比重会上升,但永远不可能替代现实。基于人际关系的推广,“小组织”、社交半径与商业半径重叠的主体、有传统社交关系或利益中心的主体,会更具优势。B2B 有电子化推广的优势,经销商有线下人际关系的优势,二者不能相互否定,而应相互肯定。需要强调的是,B2B 固然有优势,但绝不是无所不能,只有承认自身的劣势,再与有优势的一方合作,才能从 “敌人” 变成 “朋友”。
在互联网时代,除了新渠道(B2B)和新零售,还有新营销,而经销商在新营销体系里仍占据重要位置。除了新品推广,互联网时代的经销商还要承担另一项职能:互联网传播。在传统营销时代,传播是品牌商品牌部、市场部或公关部的事,与经销商无关,那时经销商承载的渠道驱动就是深度分销。按照施炜老师的说法,互联网传播要打通线下、社群、网络这三度空间,而线下、社群都与经销商密切相关 —— 社群是从线下进入网络空间的连接器与放大器。也就是说,未来的经销商既是 “陆军”(搭建销售网络),也是 “空军”(搭建传播网络),没有传播网络就没有独立流量,只能依附于平台流量,可独立流量是未来抗衡平台流量的关键筹码,而它要依托经销商的线下传播和社群传播才能实现。所以,即便剥离了传统职能,经销商仍要承载新的职能。
当下经销商呈现的形态并非常态,恰恰是非常态。B2B 作为渠道集成方,推动经销商剥离非核心职能,这是中国渠道的进步 —— 即便没有互联网,渠道也会走到这一步,只是互联网加速了进程。未来的经销商,剥离仓配、聚焦核心职能后,优势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目前经销商的组织架构里,仓配人员占比过大,日常工作过于事务化,常常让核心职能被遗忘。未来的经销商可以轻装上阵,甚至可以没有仓库、没有车辆,司机、库管乃至内勤人员会大幅减少,由此带来的管理复杂性也会降低。聚焦核心职能后,依托线下关系,完全可以既做好线下的 “三位一体”,又做好线上的 “三位一体”。只要把这两个 “三位一体” 做好,就会拥有独立流量。在互联网时代,独立流量无比珍贵,有了它,经销商在品牌商那里有话语权,在 B2B 那里同样也有话语权。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391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2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18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75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0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9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2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198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