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进博会!三养食品演绎“方圆食界”,80亿份火鸡面打底,1.4亿美金建厂扎根中国

新用户-5657

7

2025-11-16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全球食品企业的实力秀场,而三养食品的表现堪称焦点中的焦点!11月5日,全球综合食品企业三养食品以“方圆食界,创享未来”为主题惊艳亮相,通过沉浸式展台与覆盖多元需求的产品矩阵,不仅展现了从辣味“网红”到综合性食品企业的进化轨迹,更以“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传递了深度扎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作为连续六年参展的“老面孔”,三养食品已从最初的“进博展商”升级为如今的“中国投资商”,此次进博会不仅带来了焕新芝士火鸡面等明星产品,更展示了火鸡辣酱、弹谷轻烹意面、MEP潮流拉面等创新品类,同步官宣2026年即将落成的嘉兴工厂,全方位呈现了其在产品创新、供应链布局与品牌深耕上的硬核实力。

产品矩阵的多元化升级,是三养食品摆脱“单一网红”标签的核心密码,而“火鸡宇宙”的持续扩容则奠定了其市场根基。作为三养的战略核心资产,经典火鸡面全球风靡,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已高达80亿份,成为现象级爆款。此次进博会上,火鸡面家族迎来芝士口味全新升级,通过调低辣度、提升芝士浓郁度的配方调整,兼顾了西式风味与中国消费者的味蕾偏好,刚亮相就引发试吃热潮。更值得关注的是,火鸡辣酱已成为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与多家知名零售及餐饮品牌推出联名产品,成功将“火鸡风味”转化为全民级流量密码,带动相关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在创新品类布局上,三养精准踩中健康与个性两大消费趋势:弹谷轻烹意面2.0融入北美鹰嘴豆、大豆、小麦的“三重植物高蛋白”配方,采用非油炸低温干燥工艺,主打“轻卡高蛋白”,已推出奶油蘑菇、意式番茄等四款常规风味,进博会现场首发的“蒜香奶油虾”限量试吃更是引爆人气;MEP全球潮流热辣拉面则以“5感辣”图谱为核心,打造蒜香辣虾、黑椒鸡肉等五款风味,通过“MEPI人格测试”将辣味与个性绑定,吸引32万人参与互动,配合全国校园行活动,深度触达Z世代群体。与此同时,韩国第一包方便面三养拉面、经典炸酱面等传承品类同台亮相,形成“爆款引领+创新补位+经典托底”的完整产品体系。


从“产品输入”到“本土制造”,三养食品以1.4亿美金的重磅投资,完成了从“进博展商”到“中国投资商”的战略升维,这也是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关键一步。中国市场已成为三养全球增长的核心引擎,贡献了其全球出口额的30%,为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适配本土需求,三养在浙江嘉兴投资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项目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开工,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投产。该基地总投资1.4亿美金,将建设约5.89万平米的智能化多层厂房及高标仓库,设计6条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8亿-10亿份三养火鸡面,不仅能大幅缩短交货周期,还可根据中国消费者口味偏好进行本土化研发生产。为保障产品品质,三养始终践行“五重保障”承诺,从出口前检验、海关检疫,到第三方全项检测、仓储管理,再到在售产品定期跟踪检测,层层把控确保每一份产品的安全。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三养同样不遗余力,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开展“逢灾必助”行动,多次在甘肃、河北、新疆等灾害地区提供食品援助,并设立助学基金支持偏远地区教育,以实际行动融入中国社会。


三养食品的进化之路,实则是外资食品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典型范本,每一步布局都精准契合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趋势。近年来,中国方便食品市场已从“饱腹需求”转向“美味、健康、高品质、个性化”的多元需求,三养的产品创新恰好踩中这一节点:火鸡面的口味升级适配大众接受度,弹谷意面的高蛋白非油炸满足健康诉求,MEP拉面的人格化营销贴合Z世代表达欲。而供应链的本土化布局,则是应对消费市场快速变化的必然选择——嘉兴工厂投产后,不仅能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更能实现“本土研发、本土生产、本土销售”的快速响应闭环,比如针对中国南方消费者偏甜的口味偏好,可快速调整产品配方并实现量产。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的经历,更让三养精准把握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红利,从最初通过进博会试水市场,到如今借助进博会发布战略、链接资源,进博会已成为三养与中国市场深度链接的重要桥梁。

从辣味“网红”到综合性食品企业,三养食品的中国之路既展现了产品创新的爆发力,更凸显了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未来,随着嘉兴工厂的投产,三养将进一步加大研发与渠道投入,推出更多契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比如针对中式餐饮场景开发的定制化辣味酱料,针对健康消费群体的低卡拉面系列等。同时,依托全球美食资源与本土洞察,三养有望在方便食品之外,向调味品、预制菜等领域拓展,构建更丰富的食品生态。在进博会的“方圆食界”展台前,三养食品所展示的不仅是多元的产品,更是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的发展路径。对于行业而言,三养的成功证明,只有真正读懂本土消费需求、扎根本土供应链、践行本土社会责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实现从“爆红”到“长红”的跨越,而这也为更多外资食品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深耕范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