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临期
9
2025-11-14
物理危害 是指产品在加工或生产过程中,因外来异物的引入,导致消费者在食用或使用产品时,可能引发人身伤害(如割伤、噎呛、窒息、牙齿崩裂、内脏损伤) 的风险。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产品中混入了不该有的、坚硬的、有棱角的异物,这些异物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直接的物理性伤害。
核心特征:
有形:肉眼可见或可触摸到的固体物质。
外来:不属于产品本身应有的组成部分。
坚硬:具有足够的硬度、尺寸和尖锐度,能造成伤害。
物理危害的常见类型

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解析
场景一:食品安全生产——肉制品中的“金属危机”
危害识别:
在肉制品(如香肠、火腿)的生产线上,使用金属刀片进行切割,或金属搅拌器进行混合。高速运转的设备可能发生刀片崩裂、螺丝松动脱落,导致金属碎屑或碎片混入肉糜中。
风险分析:
金属异物通常非常坚硬、边缘锋利。消费者在食用时若咬到,极易导致口腔黏膜被划破、牙齿崩裂。如果被吞咽,尖锐的金属可能划伤食道和胃肠道,甚至引起穿孔,造成严重的内出血和生命危险。
控制措施:
1.预防: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紧固和更换刀具、搅拌桨等易损部件。
来料检查:对原料进行筛选和检查。
2.检测:
金属探测器:这是最后且最关键的防线。所有包装好的产品必须在出厂前100%通过金属探测器。设备设定好灵敏度(如检测直径≥1.5mm的金属),一旦报警,该产品将被自动剔除。
X光机:对于高端产品或含有金属包装(如铝箔)的产品,使用X光机可以检测金属、玻璃、石子、硬塑料等多种异物,功能更强大。
3.管理:
对检测出的含金属异物的产品进行记录和分析,追溯源头,以改进设备维护和操作流程。
价值:通过这套体系,能将金属危害的风险降至最低,保护消费者安全,避免企业因产品召回和法律诉讼遭受巨大损失。
场景二:婴幼儿辅食生产——玻璃瓶装果泥的“碎片惊魂”
危害识别:
婴幼儿辅食(如果泥、菜泥)常采用玻璃瓶包装。在灌装、运输过程中,玻璃瓶可能发生碰撞、破裂,导致微小的玻璃碎屑掉入食品中。
风险分析:
婴幼儿是最高风险人群。他们无法表达异物感,且消化道非常娇嫩。微小的玻璃碎片都可能对其口腔、食道和肠胃造成严重划伤,甚至导致致命后果。这是最不能容忍的物理危害之一。
控制措施:
1.包装材料控制:选用耐冲击的强化玻璃瓶,降低破碎风险。
2.生产过程控制:
空瓶检测:使用空瓶检测机,通过高速摄像头或激光检测每个空瓶内壁是否有裂缝或异物。
光检工位:灌装封盖后,生产线设有强光检测台,员工在透射光下旋转瓶子,观察液体中是否有悬浮的玻璃碎屑等异物。
3.最终检测:
X光机:这是最可靠的手段。X光可以清晰地检测出密度远大于食品的玻璃碎片。
4.售后监控:
一旦有消费者投诉发现玻璃碎片,立即启动产品追溯和召回程序,并检查对应批次的所有产品。
价值:对婴幼儿食品采取最高级别的物理危害控制,是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责任,是建立品牌信任的基石。
总结
物理危害的管理核心是 “预防为主,检视为辅”。
预防:通过良好的操作规范(如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从源头减少异物引入的可能。
检测:利用金属探测器、X光机、光学分选机等技术手段,作为最后一道坚固的防线,将漏网的异物100%剔除。
与化学危害(看不见)和生物危害(微生物繁殖)不同,物理危害一旦存在,就不会消失。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有效的物理危害控制计划,是食品、药品等关乎消费者安全的产品制造商最基本、最核心的责任。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