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7727
48
2025-11-13
谁能想到,中国人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骨头汤,被一家美国品牌玩出了年销1亿美元的传奇!2015年创立的Kettle & Fire,靠着把骨头汤装进类似牛奶的利乐包,让美国人像点奶茶一样随时随地喝“骨汤饮料”,不仅2024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2025年3月更以4300万美元的价格斩获部分股权收购,成为食品行业“旧品翻新”的标杆案例。这款颠覆认知的产品,彻底打破了“汤只能在餐桌喝”的固有认知——倒在杯子里加热几分钟就能饮用,TikTok上#bone broth(骨汤)话题浏览量超1.5亿次,博主们晒出的“清晨空腹热骨汤”“下午茶骨汤”“微波炉速热骨汤”等场景,让这道家常菜成了美国人追捧的潮流饮品。如今,这个赛道早已不是Kettle & Fire独舞,Pacific Foods、Swanson等传统巨头,沃尔玛、Costco等零售大佬纷纷入局,一场围绕“骨头汤”的饮料化革命正在上演。

Kettle & Fire的成功,首先源于对“饮用场景”的极致重构——把汤从餐桌解放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不同于国内热气腾腾的汤碗形态,它的利乐包设计让骨头汤实现了“便携化、即食化”:清晨睡眼惺忪时,从冰箱拿出一盒倒进马克杯,微波炉加热1分钟就能喝到暖身热汤;上班赶时间时,揣上一小盒常温款,午休时在茶水间加热即可补充能量;甚至下午茶时段,热一杯搭配点心,成了比咖啡更健康的选择。为适配不同场景,品牌们还玩出了花样百出的形态:Kitchen Basics推出8.25盎司(约233克)的一人食小包装,和牛奶一起摆在超市货架毫无违和感;纽约厨师Marco Canora创立的Brodo主打袋装,一袋刚好一杯量;金宝汤旗下Swanson更直接推出可微波杯装,连倒出步骤都省了。更绝的是“饮料化”延伸:Bare Bones的速溶骨汤粉,用热水冲泡几秒即饮,还能混搭咖啡粉做成“蛋白咖啡”、混着椰糖做成“胶原蛋白奶昔”;Lonolife干脆推出适配咖啡机的骨汤胶囊,彻底把骨头汤当成咖啡来做,甚至有品牌做成膏状吸嘴包装,挤一勺冲热水就能喝,喝法比奶茶还丰富。
真正让骨头汤从“家常菜”变成“潮流饮品”的,是健康属性与消费场景的精准绑定。这波热潮的引爆者,正是纽约厨师Marco Canora2014年开出的Brodo骨汤窗口店——在这里点骨汤,像点奶茶一样有“定制化服务”:选牛骨、鸡骨或混合汤底,再加姜黄、辣椒油、牛骨髓等“小料”,流程和买奶茶如出一辙。更关键的是,他给骨汤赋予了“健康光环”:对外宣称骨汤需慢炖18小时,比传统汤底(stock)的4-6小时更长,能充分释放骨头里的胶原蛋白、矿物质,对皮肤、肠道、关节都有益。这恰好契合了当时美国流行的“原始人饮食法”(Paleo diet),这种拒绝谷物、乳制品,推崇肉类的饮食方式,让骨汤瞬间收获大批铁粉。尽管有质疑者认为“骨汤和传统汤底没本质区别”,但消费者更吃“慢炖健康”这套说辞,Brodo至今仍在营业,截至2025年2月累计卖出500万杯。Kettle & Fire更是把健康标签打满:官网强调只用草饲牛骨、有机蔬菜,慢炖12小时以上,配料表只有骨头、蔬菜、香料和盐,无防腐剂、无增味剂,精准击中美国人对“清洁标签”的追求。
当一个品类走红,巨头的入局只会让赛道更热闹,而Kettle & Fire能站稳脚跟,靠的是差异化竞争和技术升级。如今的骨汤赛道主要有三类玩家:以Kettle & Fire为代表的初创品牌,主打“极致健康+形态创新”;Pacific Foods、Swanson等传统汤品巨头,凭借供应链优势推出高性价比产品;Brodo、Roli Roti等餐饮出身的品牌,靠“现制口碑”延伸零售业务。Kettle & Fire的差异化藏在“细节里”:骨头只选膝关节骨、髌骨等特定部位,认为这些部位胶原蛋白更丰富;采用价值600万美元的真空密封灌装设备,实现常温保存,解决了早期冷冻骨汤运输成本高、储存不便的痛点。要知道,2010年代初的骨汤多是冷冻装,只能放在冷冻区,消费者很难注意到,而常温利乐包让产品能摆进饮料区、汤品区等核心货架,曝光率大幅提升。其他品牌也各有杀手锏:Bare Bones从冷冻转向常温后,把产品从“冷冻狗粮区”挪到饮料区,销量暴涨;Pacific Foods推出“无额外加盐”的有机款,适配健身人群;Roli Roti则主打“仅3种原料”的极简配方,靠纯粹风味圈粉。

Kettle & Fire的故事,完美诠释了“平凡品类也能做出百亿市场”的商业逻辑,其成功本质是“需求洞察+形态适配+价值赋能”的三重胜利。全球骨汤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规模已达10.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16.2亿美元,增长动力正是来自这种“场景拓展”——骨汤不再是烹饪用的汤底,而是能直接饮用的健康饮品,甚至能当咖啡、奶茶的替代品。它的底层逻辑并不复杂:先找到一个人人熟知的“家常菜”品类(骨头汤),避免教育市场的成本;再打破其固有场景(从餐桌到随时随地),用利乐包、速溶粉等饮料化形态适配现代快节奏生活;最后赋予其精准的价值标签(健康、胶原蛋白、清洁配方),契合当下的消费趋势。就像国内的“即食花胶”“速溶鸡汤”一样,Kettle & Fire没有发明新东西,只是把传统品类重新“翻译”成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商品。如今,骨汤还在衍生新玩法:冰镇喝、冻成冰块加进饮料、当汤底做热巧克力,场景还在不断延伸。这个年销1亿美元的案例证明,任何看似普通的产品,只要找对场景、踩准需求,都能在市场中掀起巨浪。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