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遇销售困境,如何靠营销重拾辉煌?

新用户-2616

24

2025-09-26

从广告营销到整合营销,从掌控渠道到深耕终端,白酒营销曾走过一段辉煌且巅峰的道路。它催生出茅台、五粮液这样的行业巨头,也让洋河、西凤、宋河、汾酒等老牌名酒重焕生机,赢得行业内外尊重;更有近 2 万家仍在 “冒烟” 的大小酒厂,养育着千千万万以酒为生的员工,带活一方经济,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可如今,白酒行业确实面临巨大生存危机:许多新产品上市如同 “变相退市”,老产品也只能苦苦支撑,行业在利润微薄的境况下煎熬,难道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回望过去,我们有过排队运酒的辉煌,也有过贴牌做全球总经销的意气风发。可如今,包装更 “洋气” 了,酒质提升了,价格也更便宜了,酒却愈发难卖。今天的消费者究竟怎么了?白酒行业该如何破局?白酒又还能怎么卖?若想重拾往昔辉煌,需从多方面发力。


首先要与酒文化深度结缘。如今教育持续扩招,每年有成百上千万大学生涌入市场,这说明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若仍把白酒看作 “下里巴人” 的专属,无疑是给自己套上枷锁。文化酒层出不穷,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的清晰性,但令人郁闷的是,部分文化酒太过牵强附会 —— 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事,都被白酒厂家引经据典地用上,过高估计了饮酒者的文化接受度。其实,卖文化也要做到 “大俗大雅”,让大家看得明白,才能喝得舒畅。像酒鬼的文化、洋河的文化、茅台的文化,即便不喝酒的人,或许也能说出一二,这样的酒文化,才真正能让人记住,才能融入卖酒过程,让消费者产生共鸣,激发购买欲望。


卖白酒同样是在做服务。很多人对此并不相信,觉得只要酒好、价格体系能让各个环节都有钱赚,工作就到位了,没必要再给消费者做什么服务,难道还要亲自把一瓶瓶酒卖给消费者吗?没错,就是这样。虽然酒不是你亲自卖给消费者的,但消费者确实是从城市各个角落把这些酒买走喝掉的。他为什么买你的酒而非别人的?或许就是你的服务比别人好。消费者的需求有时很模糊,需要我们不断去诱导、挖掘,营销的本质就是持续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这话我们听得多,可实际执行得少,所以对消费者的服务也常停留在口头上。从茅台、五粮液的专卖店就能看出,做消费者层面的工作,其重要性要大于实际销售目的 —— 消费者来到专卖店享受到的服务,直接决定了品牌留给他们的印象;通过这个窗口,厂家也能直观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爱好,进而提供更符合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促销方式得更新颖。“离开促销,酒就没法卖了”,这是行业内卖酒人的共同心声,也说明了促销的普及性与重要性。促销分为渠道促销和终端促销两大范畴:渠道促销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也最容易检测成绩与效果,但对白酒来说,它渐渐不再 “灵光”,效果越来越差;相对而言,终端促销才是白酒真正需要关注和执行的 —— 以酒店、单位为平台开展的促销活动,包括直接针对消费者的促销,都至关重要。促销活动的新颖性,要求我们注重促销的方式、方法,以及促销赠品和助销物料的选择。同类产品的赠送,只要市场有了起色,就应立即停止;赠品的花样更要时常更新,以此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用广告来助销也必不可少。做任何产品都需要做广告,可很多人觉得新产品需要做广告,对老产品做广告却不以为然。在这个 “吸引注意力” 的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遗忘能力极强:曾经红遍全国的明星,只要三个月不露面就会被遗忘,更何况是那么多并不知名的白酒,被消费者遗忘的速度只会更快。广告助销还要注意广告画面的更新,尤其是白酒行业,一个形象代言人、一部广告片,三五年不换是常事,别说消费者会厌倦,自己成天看着恐怕也烦。没有创意的话,稍微变换一下颜色也好,换一个故事再讲也行。看看金六福,再看看饮料行业的 “两乐”(可乐、乐虎等)和娃哈哈,别总说人家发展快、规模大,连广告助销这种举手之劳的事都不愿做,广告助销的效果又怎么能体现出来?


推广要保持持续性。做市场就是要不断 “折腾”,折腾到让消费者产生消费依赖后,还要继续折腾,这说的就是推广的持续性。很多品牌做一两波活动就能坚持,而且做得轰轰烈烈、美轮美奂,可活动一结束,不管市场有没有反应,都停了:有反应的,觉得前期投入大,该到收获的时候了,总不能没收获;没反应的,就更谨慎了,怕再投下去亏得更多。可没有耐心打持久战的人,最好别做白酒 —— 两三年不赚钱是常事,三五年还亏本的也大有人在。消费者也变得更有耐心了,对那些经常出现在他们身边的品牌,才更能产生信任。消费为何向名酒集中?这也是消费者自身发生了变化。推广的持续性,不要轻易被市场本身左右,只要我们认准的方向没错,哪怕暂时亏损了、活动出现了偏差,也不要轻言放弃。所谓 “柳暗花明又一村”“风雨过后见彩虹”,能够坚持的品牌,绝对会有出头之日!


还要不遗余力地打造品牌。“卖酒就是卖品牌”,这话在今天恐怕没人会反对。品牌是消费者的一种购买符号、一种购买标识、一种信任。花 400 元买一瓶五粮液,而不买 100 元的泸州老窖,就是因为五粮液的品牌溢价比泸州老窖高出很多;酒鬼受体制所困多年未走出困境,被折腾得资产呈巨额负数,却仍然得到中糖公司的青睐,其中品牌也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笔者最近看了原北欧航空公司总裁詹・卡尔森写的《关键时刻》,书中提及最多的是 “究竟以产品为导向,还是以消费者为导向” 的诘问,答案不言而喻。我们卖酒的 “关键时刻” 有哪些?一切围绕消费者所做的工作都是 “关键时刻”!消费者关注你的品牌,希望你提供的产品知名度高、有安全感;希望你不断推出一些促销新花样,让他们能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还希望你的酒随处可见,方便他们的随机购买。消费者的总需求,就是我们卖酒的原动力,也是我们能够持续不断把酒卖出去的方向所在。

很多人卖酒显得很迷惘,广告、促销、更换包装、开店、赠饮等花样百出,可就是没有成效,消费者该喝什么品牌还喝什么品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觉得不要把卖酒看得过于神圣,只要大家扎扎实实地静下心来做好一些基本的市场基础工作,酒的动销只是迟早的事情。说到底,白酒也只是一个物质载体,白酒能够让消费者记住更多的,是白酒本身以外的东西,尤其是能够长久延续的东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