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企业咋拓展市场?中小食品品牌的破局之路 观点

新用户-2616

5

2025-10-13

中小食品品牌资源有限,在快消市场的 “丛林” 里,该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拓展市场?其实找准方法,也能实现从 “ niche(小众)” 到 “ scale(规模化)” 的突破。

第一步是精准锚定目标市场,不盲目 “撒网”。很多中小品牌会先聚焦本土及周边的下沉市场,因为这些区域消费者对 “家乡味”“高性价比” 产品接受度更高,且大型品牌的渠道渗透没那么深,容易找到 “缝隙”。比如某做手工锅巴的品牌,先扎根本省的县城、乡镇便利店,主打 “非遗工艺 + 本地玉米原料”,靠居民口口相传,很快在县域市场站稳脚跟,再逐步向周边省市的下沉市场复制。


第二步要抓准渠道红利,线上线下 “双线破局”。线上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打开销路,中小品牌会和抖音、小红书的美食达人合作,拍 “锅巴蘸酱新吃法”“办公室零食分享” 这类短视频种草,或者在直播间做 “9.9 元试吃装” 活动,快速触达年轻消费者;同时布局社区团购,和本地团长合作,推出 “邻里拼单享优惠”,利用团长的社区信任资源,把产品送进千家万户。线下则深耕传统渠道,和经销商建立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合作模式,给经销商承诺 “滞销可退换”“季度返点升级”,让经销商愿意主推自己的产品;还会瞄准校园、写字楼周边的便利店,这些场景人流量大、消费频次高,专门推出 “学生套餐”“白领下午茶组合”,比如把小袋零食和饮料搭配成 10 元套装,精准匹配场景需求。


第三步是产品创新要 “快且准”,靠差异化抓眼球。中小品牌 “船小好调头”,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比如发现消费者追求健康,有的企业就推出 “0 蔗糖、添加奇亚籽” 的坚果棒;看到国潮风流行,就把传统桃酥做成 “故宫联名款” 包装,还在配料里加入桂花、玫瑰等中式元素;甚至搞 “地域限定”,在南方推出 “龙井味饼干”,在北方推出 “红枣核桃麦片”,靠差异化让消费者愿意 “尝鲜”。有个做果干的品牌,根据不同城市的水果特产,推出 “成都芒果干”“烟台苹果干”,既突出了原料优势,又满足了消费者的地域情感认同。

第四步是品牌宣传要 “精准爆破”,花小钱办大事。没钱做大规模广告,就聚焦目标市场搞 “渗透式宣传”。和本地生活类公众号、社区社群合作,发布 “本土零食的故事”“试吃活动召集令”;赞助本地的民俗庙会、校园体育赛事,让品牌在目标人群里高频曝光;还鼓励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 “零食创意吃法”,只要带品牌话题,就送优惠券,以此撬动用户生成内容,形成口碑传播。比如有个果冻品牌,发起 “果冻 DIY 造型大赛”,消费者晒图后,品牌把优秀作品印在新包装上,既提升了参与感,又让品牌有了话题度。就这样一步步积累,中小食品品牌能从区域市场逐步向外拓展,甚至成长为区域龙头,再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军。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