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大动作:出售业务后员工减 27%,中国市场利润贡献飙至 34%,依赖背后藏生死考题 观点
新用户-6799
23
2025-10-09
恒天然近期发布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揭开了这家全球乳业巨头的战略调整序幕 —— 若消费品业务出售计划落地,新恒天然的规模将大幅收缩,员工人数减少 27%,业务结构也将从多元化转向集中,而中国市场的 “权重” 将迎来显著跃升:其对恒天然利润的贡献占比将从当前的 28% 提升至 34%。这组数据背后,既是恒天然对中国市场战略价值的再确认,也暗藏着 “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的风险博弈,折射出全球乳业巨头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取舍与焦虑。
中国市场早已是恒天然的 “压舱石”,此次利润贡献占比的提升,本质是业务收缩后的 “被动凸显”,更是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必然结果。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之一,中国不仅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撑需求,更有持续的消费升级推动品类扩容 —— 从婴幼儿配方奶粉到成人营养品,从烘焙用乳脂到家庭消费的奶酪棒,恒天然的核心产品几乎覆盖了中国乳制品消费的主流场景。早年间,恒天然通过与蒙牛等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快速切入中国乳业产业链上游;近年来又针对中国消费者偏好,推出更适配本土化需求的产品,比如减糖奶酪、高钙奶粉等,逐步构建起从原料供应到终端产品的全链路布局。数据显示,仅 2024 年,恒天然在华乳制品销售额就突破 200 亿元,其中奶酪业务同比增速超 30%,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如今随着其他市场消费品业务的剥离,中国市场的 “顶梁柱” 作用自然更加突出,34% 的利润贡献占比,意味着中国市场将直接决定新恒天然的业绩走向。
但这种 “高度依赖” 并非没有代价,报告中明确提及的 “集中风险”,恰恰戳中了恒天然的核心痛点。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竞争早已进入 “白热化” 阶段,本土品牌的崛起正在不断挤压外资企业的生存空间 —— 伊利、蒙牛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下沉市场布局,牢牢占据液态奶和奶粉市场的头部位置;君乐宝、飞鹤等企业则在细分领域持续发力,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本土品牌市占率已超 60%。恒天然虽然在奶酪、乳脂等原料型产品上有优势,但在终端消费品领域,面临着 “品牌认知度不足”“产品本土化不足” 的双重挑战。比如其推出的家庭装奶酪棒,虽主打 “进口奶源”,但在口味适配(如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水果味)、价格定位(高于本土品牌 10%-15%)上未能完全贴合市场,导致终端销量始终难以突破瓶颈。一旦中国市场出现需求波动,比如消费者对乳制品品类偏好转移(从奶酪转向植物基产品),或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利润空间,恒天然将缺乏其他市场的 “缓冲垫”,业绩承压将成为必然。
政策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依赖中国市场的风险。中国对乳制品进口的监管政策始终保持严格标准,从食品安全检测到进口关税调整,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恒天然的业务开展。比如 2024 年中国对部分乳制品进口关税进行微调,虽幅度不大,但直接导致恒天然部分乳脂产品的成本上升约 5%;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注册制政策,也让恒天然在新品推出上面临更长的审批周期和更高的合规成本。此外,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也会通过中国市场传导至恒天然 —— 作为依赖新西兰奶源的企业,恒天然的乳制品需要跨洋运输至中国,海运成本波动、地缘政治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交货延迟或成本激增。2023 年全球海运价格上涨期间,恒天然在华乳制品的到货周期延长了 15-20 天,部分终端渠道因缺货导致销售额下滑超 8%,这种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风险,在业务集中后会变得更加明显。
回顾恒天然的战略调整,出售消费品业务、聚焦核心市场的选择,本质是应对全球乳业增长放缓的 “收缩防御”。近年来,全球乳制品市场需求增速持续走低,欧洲、美洲等传统市场陷入增长停滞,恒天然的消费品业务在这些地区长期处于 “增收不增利” 的状态 ——2024 年其欧洲消费品业务净利润同比下滑 12%,美洲业务更是亏损 3.2 亿元。在这种背景下,剥离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深耕中国等增长型市场,成为恒天然 “断臂求生” 的必然选择。但 “收缩” 不等于 “安全”,要想驾驭中国市场 34% 的利润贡献,恒天然还需在本土化上做更深的功课: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比如联合本土餐饮企业开发适配中式烹饪的乳制品(如用于火锅的奶酪片),或针对 Z 世代推出更具社交属性的网红产品;另一方面,应深化与本土企业的供应链合作,比如在华建立奶源基地或加工工厂,降低对进口的依赖,从而对冲供应链风险和成本压力。
恒天然的困境,其实是全球消费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 既想抓住中国市场的增长红利,又要应对本土竞争、政策变化、需求迭代的多重挑战。34% 的利润贡献占比,既是荣誉也是枷锁:它证明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也倒逼恒天然必须拿出更精准、更灵活的本土化策略。未来,若恒天然能在产品创新、供应链优化、品牌本土化上实现突破,中国市场或许能成为其 “涅槃重生” 的引擎;但如果无法应对集中风险,这份 “依赖” 也可能成为压垮业绩的 “最后一根稻草”。对于恒天然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提升,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的必答题。
作者认证
快消手小王
483
2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5750
268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68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23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57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55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66
0
作者认证
新用户-1000
246
0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