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厂家如何避免千万特价促销打水漂?四大黄金法则破解销售困局 观点

新用户-2616

8

2025-09-08

当快消企业纷纷依靠特价促销来刺激销量却陷入利润下滑的恶性循环时,一场关于促销策略的深度变革正在悄然重塑行业格局!​​特价促销作为快消品营销的双刃剑​​,​​错误使用直接导致60%以上促销费用浪费​​,​​从观望心理到品牌损害的四大破解之道​​——这场基于实战经验的促销策略革命正在帮助快消企业打破销售困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青睐,最终实现品牌价值与销售业绩的双重提升。

特价促销在快消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众多企业却因盲目使用而陷入投入产出失衡的困境。特价促销是指厂商通过直接降低产品售价、原价折扣或酬谢包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种促销方式之所以受消费者欢迎,是因为消费者购物付出的成本比原来小得多,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省钱就等于赚钱。与赠品促销不同,特价促销直接减少购物成本,而赠品促销只是提供额外馈赠而不减少成本。然而,特价促销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方面看,它能给消费者明显的价格优惠,有效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争取消费者,刺激消费欲望,鼓励大批量购买,创造良好的销售态势;从消极方面看,特价促销的不良影响远胜于其他促销形式,经常性特价容易引发消费者观望等待心理,导致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正价商品,从而影响正价销售。消费者大量购买特价商品后,会提前透支未来市场需求,导致产品再度滞销。经常性特价还会导致产品价格标杆受到消费者质疑,降低品牌形象,腐蚀品牌未来获利能力。更重要的是,特价销售不能根本解决销售不畅的问题,由于让利于消费者,反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获利能力。这种双刃剑特性要求企业必须精准把握特价促销的策略性和时机性,否则数百万的促销投入很可能打水漂。


特价促销的首要黄金法则是只适用于成熟品牌或产品,新品切忌特价促销。许多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促销演变为价格行为,尤其是在新品上市初期,在没有建立价格认知的情况下,切忌特价等对价格认知产生影响的促销行为。特价是与原来的零售价比较出来的,如果消费者对原价一无所知,对特价幅度就没有感觉,也就没有吸引力。例如,某卖场洗发水做特价50元/700ml,如果是海飞丝或清扬这样的知名品牌,消费者知道其正常零售价在70-80元,会感到实惠;但如果是不熟悉的品牌,消费者可能觉得这个价格还贵,根本产生不了特价感觉。随着企业营销人促销素养的提升,虽然许多人都认识到新品不适合做特价,但对于何时开始使用特价促销并没有清晰认识,不少企业在产品上市一个月后就开始特价,说明没有真正掌握特价促销的本质。特价或折扣促销一定要在消费者对新品建立价格认知后才有意义,新品成长需要一定周期,要让消费者建立价格认知不能跳过这个周期,具体时间与产品成熟度有关,可能需要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新品上市初期就开展特价促销还可能被认为是产品销售不畅、濒临下架的征兆,许多失败新品的生存轨迹就是入场、带锁、锁码下架、特价、最终退场,新品退场前的特价往往是因为其他促销形式不被接受,而特价成为降低消费者风险的最后选择。


特价力度和适用商品的精准把握是避免促销浪费的关键环节。特价促销一般适用于超市系统,因为超市商品明码标价,价格标签与收银台价格一致。特价让利幅度要适宜,一般商品折价金额应占售价的10%-30%,低于这个力度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大。对于毛利率低、消费频次高的商品,如生活用纸、大米、鸡蛋等,10%-15%的促销力度足够;对于毛利率高或消费频次低的商品,如化妆品、洗发水、床上用品等,20%-30%的力度能取得较好效果。切忌不痛不痒的特价促销,白白浪费堆头费还耽误时间。特价促销一定要配合堆头或端架陈列使用才会有效果,做特价时可以同卖场协商免费的堆头或端架。从特价力度来看,力度小了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因此一些利润空间较低或价格较低的商品不适合特价促销。例如,雪碧饮料曾做过单罐特价活动,每罐降价10%,对于知名品牌来说10%让利已经很高,可能是卖场的全部利润,但这个活动对消费者几乎没有吸引力,效果也不好。所以零售价较低的商品较少特价,即便跟风模仿效果也差强人意。这类产品要提升促销效果,唯一方法是以箱货形式销售,虽然每支优惠很少,但整箱优惠金额对消费者还有些触动。利润空间较低的商品也不适合特价促销,因为利润空间低意味着企业拿不出足够费用,特价效果不好,如果强行拿出足够费用,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种腐蚀企业利润的做法不利于长期发展。


特价促销的适用范围需要严格界定,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第一种适用情况是当价格因素是销售不畅的首要瓶颈时,如果商品售价确实高出竞争对手,又没有足够理由和推广手段支撑产品价格,除了考虑价格体系设计失误外,采取特价促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恒大冰泉去库存采取的就是这种促销方式。第二种情况是产品接近保质期但又存在较大库存时,商品的保质期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因素,为适应消费者需求,商超对商品临保期非常看重。产品在接近保质期时,如果按正常销售速度库存不可能完全销售出去,就可以考虑使用特价促销大量处理临期产品,以免产品临期时被商场下架。第三种情况是季节性很强的产品面临淡季时,产品有淡旺季之分,如冬天喝白酒、夏天喝啤酒饮料,还有换季之说如服装行业。季节从旺季向淡季转换,滞销导致库存积压和占压资金等都要求产品必须在淡季来临时加大促销力度,服装还会面临款式老旧、第二年不好销售的情况。第四种情况是产品面临升级时,老产品还有大量库存或包材,必须在新品上市前清理完库存,否则新老产品并行不利于新品成长,此时往往通过特价促销尽快处理老产品,给新品让路。掌握好特价促销还要注意选择正确时机:没有特殊噱头不做大幅度让利促销;促销频率控制得当,活动时间以2-4周为宜。对于那些不适合特价促销的情况,企业可以考虑有奖销售等替代方案,有奖销售是指对有购买行为的消费者进行抽奖、刮卡或其他游戏活动,既能保持产品价格体系,又能增加购买乐趣和吸引力,实现销售促进与品牌建设的平衡。

快消企业要避免特价促销浪费,必须建立系统的促销战略体系,从时机选择、力度把握到适用范围,每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那些能够精准把握特价促销适用条件、严格遵循成熟品牌原则、合理控制促销力度、精准界定适用场景的企业,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促销投入的最大化回报。特价促销不是简单的降价行为,而是精心设计的营销工程,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和消费者心理,才能打造真正具有销售力的促销活动。这场基于实效的促销革命正在重塑快消行业销售格局,只有掌握促销本质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持续领先。在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特价促销的策略性和精准性将成为快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品牌在市场中的最终地位。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