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5139
13
2025-10-18
巴氏杀菌是一种利用较低温度(通常为60°C–85°C)对食物(主要是液体)进行加热处理,以杀死其中的致病微生物和大部分腐败微生物,从而显著延长保质期,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的杀菌方法。
它的核心精髓在于 “平衡”——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延长货架寿命,与保留食物新鲜口感和营养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主要使用场景
1.乳品工业:这是巴氏杀菌最经典、最广泛的应用领域,我们日常饮用的鲜牛奶、酸奶原料奶等都必须经过此处理。
2.饮料行业:用于处理果汁、啤酒(熟啤除外)、蛋酒等,在杀菌的同时避免产生“蒸煮味”。
3.食品加工:用于某些酱料、醋等调味品的杀菌。
两个经典例子深度说明
例子1:屋型包装的鲜牛奶
场景:超市冷藏柜里需要冷链保存、保质期通常为5-7天的屋型包装牛奶。
巴氏杀菌的过程:牛奶被置于专门的巴氏杀菌设备中,在72°C–85°C的温度下,保持15–30秒,然后迅速冷却至4°C左右。
为何如此重要:
安全与保质:这个温度和时间足以杀死牛奶中常见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使牛奶可以安全饮用,并将保质期从生奶的几小时延长至数天。
保留风味与营养:与超高温灭菌(UHT,135°C以上)相比,巴氏杀菌对牛奶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天然风味物质破坏极小,因此口感更接近生牛乳的“鲜”味。
例子2:冷藏鲜榨果汁
场景:便利店中需要冷藏、保质期较短的NFC果汁。
巴氏杀菌的过程:压榨出的果汁经过类似牛奶的杀菌流程,通常在85°C–95°C(因水果酸度不同而异)下处理数十秒。
为何如此重要:
安全与稳定:杀死果汁中天然的酵母菌、霉菌和酶,防止果汁在短时间内发酵、变质或分层。
保持“鲜”感:高温会带来“熟汤味”。巴氏杀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水果的清新风味和维生素C等热敏性营养成分,这是它相对于罐装果汁高温杀菌工艺的绝对优势。
核心认知与总结
理解“巴氏杀菌”的关键在于认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1.它不是“无菌”:巴氏杀菌后产品中仍可能存在少量耐热菌,因此必须冷链保存,且保质期较短。这是它与能在常温下保存数月的“超高温灭菌”产品的根本区别。
2.它是“风味守护者”:对于追求高品质、新鲜口感的食品饮料而言,巴氏杀菌是平衡安全与品质的黄金标准。
3.它是食品工业的基石:自路易·巴斯德在1864年发明此法用以解决葡萄酒变酸问题以来,这一方法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极大地保障了人类的饮食安全。
简单来说,巴氏杀菌是一种“温和的加热保鲜术”,它牺牲了产品的超长保质期,换来了我们舌尖上更纯正、更富营养的“新鲜”体验。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