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圈炸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新证:药食同源覆盆子靠 3 大活性成分狂刮减脂风,内脏脂肪克星实锤!

新用户-6799

5

2025-09-24

当减脂人群还在为 “管住嘴” 和 “迈开腿” 反复纠结时,一款承载千年养生智慧的药食同源原料 —— 覆盆子,凭借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最新研究,突然成为体重管理领域的 “潜力黑马”。今年 9 月,该校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的研究证实,从覆盆子未成熟果实中提取的果胶多糖 RCP-2-3,能精准抑制肠道脂质吸收,7 天就能降低小鼠餐后血清甘油三酯蓄积,28 天更能减少体重增长、改善血脂异常,甚至促进脂质排泄。这一发现,让有着 “生命之果” 美誉的覆盆子,从传统滋补食材一跃成为科学减脂的新选择,而其含有的覆盆子酮、可溶性纤维、多糖三大活性成分,更构建起 “多靶点协同减脂” 的科学体系,为体重管理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作为原卫生部批准的第一批药食同源物质,覆盆子的养生价值早已写入典籍:唐代《食疗本草》记载其 “补气、轻身、防止须发早白”,汉代起就被用作滋补食材,魏晋时期更成为强身健体的日常选择。除了传统认知,现代营养学也证实,覆盆子富含膳食纤维、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 C、钾、镁等营养素,每 120 克新鲜覆盆子含 8 克纤维,相当于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 32%,这为其减脂功效奠定了天然基础。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新研究,更是从分子层面揭开了覆盆子减脂的秘密 —— 果胶多糖 RCP-2-3 作为一种均质果胶多糖,由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HG)和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 II(RG-II)组成,能通过物理包裹膳食脂质、延缓脂肪酶作用,减少长链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的肠道吸收,同时促进未消化脂质随粪便排出,相当于给肠道装上 “脂质过滤器”,从源头减少脂肪堆积。


在覆盆子的三大活性成分中,覆盆子酮无疑是 “减脂明星”。这种 1918 年由日本研究者发现的芳香化合物,因结构与抗肥胖成分辣椒素、辛弗林相似,自 2005 年《Life Sciences》杂志发表其抗肥胖研究后,就一直是学界焦点。动物实验显示,给小鼠喂食含 0.5%、1% 或 2% 覆盆子酮的高脂饮食 10 周,能显著防止体重增加,减少肝脏和内脏脂肪(附睾、腹膜后脂肪)重量;即使先让小鼠高脂饮食 6 周形成肥胖,再用 1% 覆盆子酮干预 5 周,也能降低体重和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其核心机制在于增强白色脂肪细胞中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脂肪分解,让 “顽固脂肪” 主动燃烧。更关键的是人体试验证实,覆盆子酮减少内脏脂肪的效果比皮下脂肪更显著 —— 这对 “肚子大、腰粗” 的中心性肥胖人群来说,无疑是针对性解决方案。如今,覆盆子酮已获美国 GRAS(公认安全)认证,作为食品用合成香料被广泛应用,国内也将其纳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清单,安全性与实用性双重保障。


覆盆子可溶性纤维则是 “肠道减脂助手”,完美解决了 “吃油怕胖” 的痛点。虽然天然覆盆子中覆盆子酮含量仅 1-4mg/kg,但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研究者通过水提(W-SDF)和酸提(AC-SDF)两种方式提取可溶性纤维后发现,其体外脂肪吸收能力远超普通膳食纤维。动物实验更给出直观数据:正常小鼠粪便中大豆油含量仅 0.03±0.002 mL/g,高脂模型组为 1.62±0.08 mL/g,而 W-SDF 低、高剂量组粪便大豆油含量分别达 3.04±0.02 mL/g、4.06±0.10 mL/g,AC-SDF 组也达 3.56±0.04 mL/g 以上 —— 这意味着覆盆子可溶性纤维能让更多油脂不被吸收、直接排出,尤其适合常吃油炸、油腻食物的人群。这种 “物理吸油” 的方式无需依赖代谢调节,温和无负担,还能增加粪便体积、改善肠道蠕动,兼顾减脂与肠道健康。


覆盆子多糖则通过 “调节肠道菌群” 实现间接减脂,为体重管理提供 “微生态方案”。2024 年的研究发现,从覆盆子中提取的多糖组分 RP2,能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血脂: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更能抑制 NF-κB 经典炎症信号通路,减少肥胖相关炎症。其关键在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 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减少丹毒梭菌、阴性杆菌等有害菌,而粪菌移植实验证实,将 RP2 干预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给肥胖小鼠,同样能改善肥胖症状。另一项研究中的酸性杂多糖 pRCP,还能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结肠炎症和氧化应激,进一步说明覆盆子多糖是通过 “肠道菌群 - 炎症 - 代谢” 轴发挥减脂作用,适合因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代谢型肥胖。

从千年药食同源典籍到现代科学实验室,覆盆子凭借 “多糖滤脂质、酮类燃脂肪、纤维吸油脂” 的三重机制,以及药食同源的安全性,正成为体重管理领域的 “全能选手”。随着消费者对 “天然减脂” 需求的升级,覆盆子不仅可用于功能性食品(如减脂代餐、低卡零食),还能添加到饮品、保健品中,兼顾口感与功效。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新研究,更让覆盆子摆脱了 “传统食材” 的标签,成为有明确科学证据支撑的减脂原料。在减脂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覆盆子的崛起或许预示着 “药食同源 + 科学减脂” 的新趋势 —— 用天然食材的智慧,解决现代人群的代谢困扰,而这颗 “生命之果”,未来还将在体重管理市场绽放更多可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匿名用户'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我要货源

我要入驻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