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4
2025-09-17
当西贝因 “预制菜争议” 深陷舆论漩涡,日亏数百万时,另一家靠预制菜撑起半壁江山的餐饮品牌却赚得盆满钵满 —— 它就是被称为 “意大利沙县” 的萨莉亚。这个靠 14 元意面、22 元披萨、8 元畅饮饮料站稳脚跟的平价西餐厅,2024 财年狂揽 2245 亿日元(约 108 亿人民币)营收,同比暴涨 23%,中国内地市场更是创下超 25 亿元收入的亮眼成绩。更绝的是,70% 菜品定价低于 20 元、人均 35 元能吃到扶墙出的萨莉亚,靠中央厨房预制半成品年赚 148 亿日元(约 7 亿人民币),营业利润同比飙升 105.8%,亚洲市场利润占比高达 80%,成为餐饮界最硬核的 “预制菜反杀范本”。
35 元西餐自由:100 道菜里藏着的平价密码
在萨莉亚的菜单上,藏着当代年轻人最羡慕的物价:9 元的蘑菇汤、14 元的经典意面、22 元的九寸披萨,甚至 9 元就能喝到标注 “森林水果香” 的赤霞珠干红。11 大品类、约 100 种产品覆盖沙拉、焗饭、甜点等全西餐场景,却做到 “20 元吃饱、30 元吃好、40 元扶墙出”。有消费者算过一笔账:在萨莉亚点一份焗蜗牛 + 温泉蛋烤饭 + 无限续杯饮料,总价不超过 50 元,而同类菜品在其他西餐厅至少翻 3 倍。
这种极致性价比让萨莉亚成了 “学生党天堂”。北京某门店员工透露,工作日非高峰时段也要排队 1 小时,节假日单日排队超 300 桌,服务员日均步数超 4 万步。更意外的是,这个被调侃 “后厨连菜刀都没有” 的品牌,竟被意大利博主评为 “比必胜客更正宗的意式餐厅”。有顾客直言:“35 元的人均,就算知道是预制菜也骂不出口 —— 毕竟这价格,还要啥现炒啊?”
无厨师化暴击:15 道菜 10 分钟上桌的中央厨房魔法
萨莉亚的 “反骂体质”,藏在它近乎偏执的成本控制里。作为最早采用中央厨房模式的西餐厅,萨莉亚将 70% 以上菜品预制成半成品,门店只需简单加热就能出餐。日本综艺实测显示,点 15 道菜从下单到上桌仅需 9 分 58 秒,员工被戏称为 “有手就能干”。这种 “去厨师化” 操作不仅让人力成本降低 40%,更实现了 “北京和东京味道无差别” 的标准化体验。
为了压低成本,萨莉亚把 “抠门” 刻进 DNA:在澳大利亚自建工厂生产酱料,培育专属 “萨莉亚 18 号” 生菜,单棵能做 5-7 份沙拉(普通生菜仅 2-3 份);门店选在商场边角位,土黄色卡座 + 狭窄过道省去装修费;连拖把都装自动加水器,把开业清洁时间从 60 分钟压到 30 分钟。这套 “供应链直采 + 效率榨干” 组合拳,让萨莉亚在人均 35 元的低价下,仍保持 60% 的毛利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透明化碾压:当西贝藏掖时,它把预制菜写在明面上
同样依赖中央厨房,为何西贝被骂 “欺诈”,萨莉亚却收获 “实在” 好评?关键在于 “透明感”。萨莉亚从不避讳 “预制” 属性:菜单标注 “加热即食”,店员直言 “我们没有厨师只有操作工”,甚至公开中央厨房流程。这种坦诚恰好戳中消费者痛点 —— 根据《中国预制菜消费报告》,72% 的人反感 “伪现做”,而非预制菜本身。
对比西贝 “一边否认预制菜,一边后厨用冷冻鱼加热” 的操作,萨莉亚的定价逻辑更显真诚:成本 10 元的意面卖 14 元,赚 4 元差价;而某连锁西餐厅同类预制意面成本 12 元却卖 48 元。正如罗永浩所言:“消费者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 萨莉亚用 “9 元红酒”“8 元畅饮” 告诉你:我用预制菜,但我只赚良心钱。
如今,萨莉亚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计划 2026 年在广州建成新工厂,为千店计划铺路。这个让工薪父母敢对孩子说 “随便点” 的西餐厅,用 108 亿营收证明:预制菜从不是原罪,傲慢与不透明才是。当餐饮品牌还在为 “是不是预制菜” 吵得不可开交时,萨莉亚早已靠 “平价 + 坦诚” 在消费者心中封神 —— 毕竟,35 元就能实现的西餐自由,谁会舍得骂呢?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