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6799
4
2025-09-06
当零售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看似普通的包子市场,一场关于早餐消费的供应链争夺战正在悄然上演。最新数据显示,山姆、盒马、奥乐齐、叮咚买菜和小象超市五大零售渠道共推出142款包子产品,其中冷冻产品占比超过70%,自有品牌产品数量达到83款——这场围绕国民早餐的品类竞争正在重新定义快消品供应链格局,展现出零售企业通过品类深耕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意图。包子作为中国早餐市场的核心单品,以其高频消费、稳定复购和广泛渠道覆盖的特性,成为零售企业提升客流和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抓手。从便利店到生鲜超市,从社区团购到线上平台,包子几乎覆盖所有餐饮零售场景,这种无处不在的渠道渗透力使其成为零售企业必争的流量入口和利润来源。
五大零售渠道在包子品类的布局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策略。山姆作为会员制仓储超市的代表,其包子SKU数量相对精简,仅有4款产品,但全部为冷冻产品且注重品质与品牌组合。其中鲜美肉包和香菇青菜包为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由福建合口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奶黄包来自美心集团旗下翠园品牌,五丁包则选择与老字号冶春合作,这种精选策略与其高端会员定位高度契合。奥乐齐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产品思路,13款包子中自有品牌占比100%,既有面向高端客群的URBAN EATERS系列,也有主打性价比的超值系列,产品类型覆盖冷冻和冷藏两大品类,价格带分布广泛,体现出德式超市特有的系统化产品管理能力。这种差异化布局反映了各零售企业基于自身定位和目标客群所采取的不同竞争策略。
盒马和叮咚买菜作为新零售代表,在包子品类上展现出更强的创新意识和产品丰富度。盒马30款包子中自有品牌及联名产品占比高达83%,产品创新力度显著,不仅推出常规的鲜肉包、蔬菜包,还创新开发了火锅老面小笼包(与朱光玉火锅馆联名)、新疆爆汁羊肉烤包子等特色产品,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叮咚买菜同样推出30款包子,自有品牌叮咚良芯匠人系列占比70%,产品品类分布更加均衡,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同时,创新推出"高粽"状元猪猪卡通豆沙包、小"菜"鸡造型卡通豆乳包等趣味性产品,瞄准家庭消费场景特别是儿童市场。这两家新零售企业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快速迭代,不断丰富包子的消费场景和用户体验,推动传统品类向年轻化、趣味化方向升级。
小象超市以67款包子的庞大规模展现出全面占领市场的野心,但其自有品牌占比仅为24%,显著低于其他渠道。27款鲜肉包涵盖从高端黑猪肉到普通鲜肉的各档次产品,供应商名单包括中饮巴比、思念、三全等行业龙头企业,体现出其通过广泛合作快速扩充SKU规模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小象超市冷藏包子仅有12款,远低于其他渠道,这种以冷冻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可能与其仓储物流能力和消费场景定位相关。五大渠道的产品结构差异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战略重点:山姆注重品质精选,奥乐齐强调系统化自有品牌管理,盒马和叮咚买菜聚焦产品创新,小象超市则追求规模覆盖,这种多元化竞争格局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选择,也推动整个包子品类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供应链布局成为零售企业包子竞争的核心战场。142款包子背后是庞大的供应商网络,其中上海镖师食品有限公司出现8次,扬州东园食品有限公司出现5次,绍兴剡福笼食品有限公司出现4次,显示出一定的供应链集中度。这种集中化趋势有利于规模化采购和质量控制,但也可能带来同质化风险。因此,各零售企业都在通过差异化合作模式强化供应链优势:盒马与各地老字号和特色餐饮联名开发产品;叮咚买菜重点与区域性食品企业合作,突出地方风味;山姆则选择与全国性知名品牌合作,确保品质稳定性。这些供应链策略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产品特色和市场定位上,形成各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包子品类的创新发展正沿着多个维度加速推进。在产品口味方面,从传统鲜肉、蔬菜馅料向小龙虾、黑椒牛肉、芝士奶酪等新式口味扩展;在健康维度上,低GI、全麦、有机食材等健康概念产品不断涌现;在表现形式上,卡通造型、彩色面皮等视觉创新产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在技术工艺上,冷冻面团、锁鲜包装等技术进步保障了产品品质和便利性。这些创新方向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也体现出零售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挖掘市场潜力的努力。随着早餐外卖化和便利化趋势加速,包子品类凭借其易于标准化、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点,正在成为零售企业供应链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企业在包子品类上采取的策略将直接影响其生鲜食品业务的整体竞争力。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快速迭代产品、优化供应链效率的企业,将在这个看似传统却充满机遇的品类中获得更大收益。包子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零售企业连接消费者、展示供应链能力、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竞争加剧,包子品类的创新和优化将持续深化,为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