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5139
12
2025-09-01
2025年7月,中国零食行业迎来一场深度洗牌。休闲零食龙头良品铺子正式公告,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14.91亿元收购其29.99%股权,成为新任控股股东。至此,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成为中国首个由地方国资控股的全国性休闲食品平台。
高光褪去,巨轮转向
自2006年武汉首店开业,良品铺子曾凭借“高端零食”定位和全渠道布局快速崛起,巅峰时期门店超2700家,2024年营收仍达71.59亿元。但危机在2023年悄然降临: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降”,2024年更陷入亏损4610万元的困境。
资本纷纷撤离:“风投女王”徐新旗下今日资本持续减持,高瓴资本近乎清仓。为挽救颓势,良品铺子于2023年11月启动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幅22%,但效果短暂。2025年一季度营收暴跌29.34%,亏损扩大至3614万元。
绝地自救:转型阵痛与战略重构
2025年成为良品铺子的“重生之年”。4月,创始人杨红春重新掌舵,启动“寻味中国好原料”计划,联合湖北7县市打造“三产融合”新模式;推出“低糖+药食同源”中秋礼盒,试图以健康价值重塑品牌。但转型尚未反映在业绩上,一季度毛利率仍下滑6.75个百分点。
国资“截胡”:股权争夺戏剧性逆转
控股权变更背后是一场惊心博弈。原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本与广州轻工达成转让协议,却在签约前夜转向武汉长江国贸,交易价格同为12.42元/股,但附加“不因股价波动调价”条款。广州轻工愤而提起诉讼并冻结股份,最终武汉国资以14.91亿元成功“接盘”。
生态跃迁:从零食竞争到供应链战争
良品铺子将此次易主定义为“战略升维”。长江国贸的供应链资源与武汉金控的金融支持,为其破解原料溯源、成本控制等痛点提供可能。未来,良品铺子计划从“品质零食”转向“品质食品”,构建“一品一链一园”产业生态,目标成为供应链高效化、品牌国际化的食品领军企业。
挑战仍在:前路荆棘与希望并存
国资入主并非万能解药。良品铺子仍面临品控争议(2024年配料表造假风波)、代工模式隐患(投诉量居髙不下),以及量贩零食的极致性价比冲击。竞争对手盐津铺子95%产品自产,形成鲜明对比。
业内专家指出,国资背景虽带来供应链与资本优势,但良品铺子需解决根本性挑战:如何平衡品质与成本、如何重塑消费者信任、如何应对渠道变革。创始人杨红春以第二大股东身份留任高管,这场“国资+创始团队”的联合自救,能否扭转乾坤,市场正拭目以待。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