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 0 系列狂撕 “零添加” 标签,5 种原料晒前脸,网友:这才是真干净! 观点

新用户-6799

4

2025-09-18

当国家一纸新规叫停 “零添加” 宣称,整个酱油行业集体陷入 “标签焦虑”,千禾味业却在 9 月甩出一记王炸 —— 旗下 0 系列酱油全面换装,直接把 “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白砂糖”5 种原料怼在包装正面,用最朴素的配料表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自救。这场看似简单的 “换脸”,背后是千禾与新规博弈的生死时速,更是调味品行业从 “概念营销” 转向 “真实透明” 的转折点。

今年 3 月,国家卫健委一记重锤落下:2027 年 3 月起,预包装食品禁用 “零添加”“不添加” 等用语。消息一出,主打该概念的千禾首当其冲 —— 此前因标签争议被推上风口的 0 系列产品,突然失去了最核心的营销话术。但千禾的反应快得惊人:6 个月后,新版 0 系列酱油悄然登陆商超,没有一句 “零添加” 的口号,却用 5 行大字的正面配料表,把 “干净” 二字刻进消费者心里。北京某超市促销员透露,换装首周,千禾 0 系列销量环比涨了 47%,“好多顾客拿着新旧包装对比,看到正面的配料表,直接放进购物车”。

这场 “去标签化” 的突围战,藏着千禾的技术底气。为了符合新规,千禾早在 2024 年就启动了 “清洁标签” 计划:投资 1.2 亿元改造生产线,将灭菌温度从 121℃提升至 135℃,省去防腐剂;研发 “双菌种发酵” 技术,让氨基酸态氮含量提升 23%,不用谷氨酸钠也能保持鲜味;甚至连包装材质都换成了避光性更强的琥珀色玻璃瓶,延长保质期。这些改动让生产成本增加了 18%,却换来了中国调味品行业首个清洁标签 0 级认证 —— 经国家级机构 487 项检测,确认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剂带入风险。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小红书,# 千禾新包装 #话题已累积 17 万 + 笔记,网友自发做起 “配料表考古”:旧版标签藏在背面的 11 行小字,新版直接怼在正面;某竞品酱油配料表长达 15 种,千禾只有 5 种基础原料。有食品专业学生发帖称:“看到‘非转基因黄豆’排在第二位就放心了,这意味着原料占比足够,不需要靠添加剂凑数。” 这种 “素面朝天” 的坦诚,反而形成了比 “零添加” 更有力的信任背书 —— 数据显示,换装后千禾 0 系列复购率提升至 39%,远超行业平均的 25%。

这场换装更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新规实施前,市场上 73% 的 “零添加” 酱油实际含有酵母抽提物、5’- 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增鲜剂,某头部品牌甚至被扒出 “零添加” 款与普通款共用生产线。而千禾的 “素人改造”,让行业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当 “零添加” 沦为营销话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像千禾这样敢把配料表 “晒在阳光下” 的勇气。正如一位经销商所言:“以前卖‘零添加’靠嘴,现在卖‘干净’靠脸,千禾这招是以退为进,反而抢占了新规后的道德高地。”

对千禾来说,这场换标更是一次战略转身。继去年推出 “0 添加料酒” 后,今年又将 “清洁标签” 延伸至蚝油、醋等品类,形成 “0 系列” 矩阵。其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零添加产品营收占比已达 68%,远超行业平均的 32%。更聪明的是,千禾同步启动 “透明工厂” 计划,每月开放生产线参观,让消费者亲眼见证 “5 种原料如何变成酱油”。这种从 “标签透明” 到 “过程透明” 的升级,正在重塑调味品行业的信任体系。

当 “零添加” 的泡沫破裂,千禾用 5 种原料的素颜照,为行业趟出了一条新路。这场看似被动的换标,实则是一次主动的价值回归 —— 在添加剂泛滥的时代,敢把配料表印在正面的企业,才是真正的行业良心。正如网友评论:“比起花里胡哨的口号,这五排大字,才是给消费者最好的安全感。” 千禾的这步棋,或许将改写整个调味品行业的游戏规则,让 “干净” 不再是营销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底气。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