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维食品砸钱设生物科技公司,万辉掌舵,要改写食品饮料技术格局? 观点

新用户-6799

5

2025-09-12

食品饮料行业再添重磅投资动态——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布公告,宣布拟使用10亿元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维维食品生物科技,法定代表人为万辉,维维食品饮料公司持股比例100%,经营范围覆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及食品、饮料的研究与开发等核心领域。这10亿元的大额投资,不仅是维维食品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单一项目布局,更标志着这家以豆奶、麦片等传统食品起家的企业,正式向“技术驱动型”转型迈进,试图通过生物科技赋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开辟新赛道。

回溯维维食品的发展历程,其核心优势长期集中在传统食品领域,旗下维维豆奶、维维麦片等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和国民认知度,在大众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食品饮料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健康化、功能化、科技化趋势的兴起,传统产品面临增长瓶颈 —— 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从 “饱腹” 转向 “营养、健康、个性化”,而生物科技在食材改良、功能成分提取、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正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维维食品此次斥资 10 亿元设立生物科技公司,正是瞄准这一趋势: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合作,将生物科技融入食品饮料的全产业链,从原料选育、工艺优化到产品创新,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在豆奶生产中,借助生物发酵技术提升蛋白质利用率,开发低糖、高蛋白的功能性豆奶;在谷物加工中,通过生物酶解技术改善口感,保留更多营养成分,这些都可能成为新公司的研发方向。

从新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管理配置来看,维维食品选择 100% 持股江苏维维食品生物科技,且任命万辉为法定代表人,足以体现对该业务的绝对掌控与重视。全资持股意味着维维食品可直接主导新公司的战略规划、资金调配与技术研发,避免因股权分散导致的决策效率低下;而法定代表人的任命,往往代表着核心管理责任的归属,万辉大概率将负责统筹新公司的技术团队搭建、研发项目推进与市场落地,其个人在食品科技或企业管理领域的经验,将直接影响新公司的发展速度。这种 “全资 + 专人掌舵” 的模式,既能保障 10 亿元投资的精准使用,又能让新公司快速融入维维食品的现有体系,未来在技术成果转化、与母公司产品协同等方面,有望实现 “无缝衔接”—— 比如新公司研发的生物保鲜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维维现有豆奶、饮料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开发的新型功能成分,能快速融入新品研发,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

10 亿元的投资规模,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技术研发领域堪称 “大手笔”,其资金用途虽未详细披露,但结合经营范围可推测,将主要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技术团队建设,包括引进食品生物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实验室等,毕竟生物科技研发高度依赖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酶工程、发酵技术、功能食品开发等细分领域,顶尖人才的储备直接决定研发上限;二是研发设备与实验室建设,生物科技研究需要精密的检测仪器、无菌实验环境、中试生产线等,这些硬件投入往往占比极高,10 亿元中可能有 30%-40% 用于此类基础设施搭建;三是具体研发项目推进,比如针对植物基蛋白的高效提取技术、功能性益生菌的筛选与应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合成等,这些项目不仅研发周期长,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应对实验失败与迭代优化。对于维维食品而言,10 亿元并非 “一次性投入”,更可能是 3-5 年的长期规划,通过分阶段注资保障研发的持续性,避免短期资金压力影响公司整体运营。

从行业背景来看,维维食品此次布局生物科技,也是应对行业竞争与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的 “科技战” 愈演愈烈: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在益生菌、功能奶粉领域持续加码研发;农夫山泉通过生物育种技术优化水源地作物品质;元气森林借助生物酶解技术开发低糖气泡水…… 这些头部企业的动作,印证了 “科技赋能食品” 已成为行业共识。而维维食品此前的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大众市场,面临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压缩的问题,若不及时突破技术瓶颈,很可能在消费升级浪潮中被边缘化。此次设立生物科技公司,正是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 “产品升级” 与 “品牌溢价”—— 比如开发出富含特定活性成分的高端豆奶,将产品单价从传统的几元提升至十几元,同时借助 “生物科技” 标签重塑品牌形象,吸引对健康、科技敏感的中高端消费者。

值得关注的是,新公司的经营范围强调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这意味着其定位并非单纯的 “内部研发部门”,未来或可能向行业提供技术输出服务。例如,若新公司在植物蛋白提取技术上取得突破,不仅可应用于维维自身产品,还能为其他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授权或解决方案,形成 “研发 - 应用 - 输出” 的商业闭环,这将为维维食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这种 “技术 + 产品” 双轮驱动的模式,在食品饮料行业已有成功案例,比如部分生物科技公司为饮料企业提供益生菌菌株,既赚取技术服务费,又通过长期合作绑定客户,而维维食品凭借自身在食品生产领域的积累,在技术转化与服务输出上可能更具优势。

不过,10 亿元投资生物科技也面临不小挑战。一方面,食品生物科技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可能出现投入大量资金后研发成果无法落地的风险;另一方面,行业内已有众多企业布局相关领域,维维食品作为后来者,需要在技术方向上找到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 “同质化研发” 陷阱。此外,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也是关键 ——10 亿元自有资金的投入,可能会对维维食品的现金流产生一定压力,若新公司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可能影响母公司的整体盈利表现。但从长期来看,若新公司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不仅能提升维维食品的产品竞争力,还可能推动其从 “传统食品生产商” 向 “科技型食品企业” 转型,为未来增长打开更大空间。

综合来看,维维食品 10 亿元设立生物科技公司,是一次着眼未来的战略布局,既顺应了食品饮料行业科技化的趋势,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打破自身增长瓶颈。万辉掌舵的新公司,若能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协同等方面实现突破,将为维维食品注入全新活力,甚至可能改变行业技术竞争格局。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投资也意味着未来可能迎来更多融合生物科技的创新食品,比如更健康的豆奶、更具功能性的谷物产品等。当然,这场 “10 亿豪赌” 的最终成效,还需时间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维维食品已迈出了向科技化转型的关键一步,这一动作也将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技术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