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新兵如何破局?从死磕一个品牌开始
观点新用户-1000
9
2025-07-14
凌晨四点的批发市场,刘强蹬着满载饮料的三轮车,汗水浸透的衬衫紧贴脊梁。这是他创业的第三个月,仓库里积压着十二个厂家的滞销品。当便利店老板再次推开他的样品箱:“啥都做,啥都不精!”那句话像冰锥扎进心里——草根经销商的突围,往往始于学会做减法。
刘强的起步是千万经销商的缩影:
更致命的是“游击战综合征”:今天跟风进网红零食,明天转战调味品,月底发现仓库堆满“百家货”,现金流濒临断裂。某休食经销商苦笑:“像捡麦穗的猴子,捡一根丢一根。”
转折发生在刘强撤下十二块代理招牌那天。他做了三件“蠢事”:
三个月后奇迹发生:
“当便利店老板开始向顾客推荐‘老刘家酸梅汤’,我知道赌对了。”聚焦的力量让刘强首年净利超40万,比广撒网时翻了三倍。
毛细血管渗透法
浙江王老板的杀手锏:
一年内靠单一功能饮料,吃透县域80%特渠份额。
服务增值术
郑州周姐在调味品行业祭出奇招:
当竞品还在拼价格,她的单品已产生渠道依赖。
痛点爆破战
山东乳商老张发现乡镇店痛点:
靠鲜奶单品打通三百家乡镇网点。
口碑裂变链
糖果经销商陈总的骚操作:
三个月让区域铺货率从18%跃至73%。
1. 毛细血管优于大动脉
草根经销商别幻想吃KA渠道。死磕社区夫妻店、学校小卖部、网吧等“蚂蚁市场”,用高频拜访+灵活服务筑墙。
2. 深度大于广度
把一款产品做透三层:
3. 慢即是快
北京粮油老李的顿悟:“当初代理十个品牌年销千万,净利60万;现在专做一个区域品牌,年销300万,净利却有90万——省下的条码费、促销费、退货运费全是利润。”
如今的刘强,仓库里依然只矗立着酸梅汤的堆垛。但靠着这款单品锻造的渠道网络,他已拿下三个一线品牌代理。那辆破三轮换成冷藏车时,他在车门喷上标语:“专注一米宽,深挖一千米。”
经销江湖的真理从未改变:没有小品牌,只有不会做的市场。没有穷经销商,只有散焦点的生意。当新入行者学会把散弹枪换成狙击枪,把杂货摊变成专卖店,那束穿透黑暗的微光,终将照亮整片货架森林。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