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的指挥棒为何失灵?四类管理通病全解析
观点新用户-1000
10
2025-07-14
凌晨三点的仓库里,老周看着烧焦的货品残骸欲哭无泪。火灾起因竟是表弟在仓库抽烟,而半年前墙上就贴着“严禁烟火”的告示。“都是亲戚,罚钱多伤感情”,此刻这句话像烧红的铁签扎进他心里——经销生意的失控,往往始于管理的自欺欺人。
河南调味品大户李老板栽过更大的跟头。去年夏天,见装卸工汗流浃背,她嘱咐食堂煮绿豆汤解暑。次日管仓库的堂叔带着五人集体辞职:“给碗绿豆汤就当加班饭?当我们是要饭的?”真相是公司明文规定:错过饭点补贴20元。但李老板的临时关怀让规矩成了废纸。
“做经销商最怕三张嘴:老板的随口许诺、老板娘的情面暗示、老师傅的资历施压。”深耕商超渠道的王总监指出,当家族企业里婆婆要求给亲戚多开三天账期,女儿暗示给同学优惠价,制度便在“情有可原”中土崩瓦解。某糖果经销商更因此付出惨痛代价——七家便利店因结账周期混乱,集体转投竞品。
“才三十人的团队要什么制度?”抱着这种想法,温州饮料批发商陈老板吃尽苦头。去年新招的十五名暑期工,因未签劳务合同,离职时凭聊天记录索要双倍工资。更揪心的是仓库管理:司机私自截留赠品售卖,收银员挪用日结账款炒股,当审计揪出五十万漏洞时,陈老板才懂德鲁克那句“管理是让平凡人做出非凡事的艺术”。
轻视制度的小微经销商,常陷入三重悖论:
碎片化管理的典型场景:老板前脚在晨会吼“再迟到扣工资”,后脚给堵车的会计特批“下不为例”;刚宣布“所有退货需签字审批”,转眼因KA采购来电特批无单退货。浙江某奶粉经销商仓库便是缩影——临期品堆积区与新品货架交错,破损箱和正品混放,墙上《先进先出制度》的塑封膜都未拆封。
这种“视而不见式管理”催生更荒诞现象:禁止业务员私收现金的老板,默许司机用油费发票抵账;高喊开源节流的老板娘,默许亲戚库管把空纸箱卖作私房钱。就像长沙休食批发商自嘲:“我家制度像灯笼,天黑了才点起来照个亮。”
硬如钢铁的制度遭遇软似棉花的执行,是中小经销商的常态。某超市供应商的破局经历极具启示:
第一阶段:暴力镇压
强推《迟到一次扣五百》制度,结果核心业务员带客户资源集体跳槽
第二阶段:放任自流
改为“弹性工作制”,仓库失窃率飙升30%
第三阶段:刚柔并济
制定《弹性考勤实施细则》:
“当库管主动要求安装监控时,我知道成了。”三个月后,该公司人均效能提升45%,离职率创五年新低。
建章立制不靠墙
北京粮油经销商张总的做法值得借鉴:将厚达30页的《仓储管理制度》浓缩为漫画手册,用“叉车阿强的一天”图解操作规范。当装卸工指着漫画说“这画的不是老刘嘛”,制度便有了生命。
执行长出牙齿
山东乳品大户定期举行“破窗演习”:故意在仓库通道放置空箱,两小时内无人清理则全员受训。三个月后,库管自发设计通道分隔线,货损率直降70%。
给亲情划跑道
郑州糖果经销商设立“家族特区”:表弟负责熟悉的校园渠道,堂兄掌管农批档口,但所有账目接入ERP系统。既发挥亲族地缘优势,又堵住管理漏洞。
化制度为养分
成都休食批发商每月举行“吐槽大会”:员工匿名写制度痛点,管理层现场解答修订。当保洁阿姨写下“报废品处理流程太复杂”,简化方案让临期品周转提速三倍。
经销生意的管理困局,实则是老板与自我的博弈。当墙上制度不再为应付检查,当晨会通报不沦为形式表演,当亲情关系被导入合规赛道——那串叮当作响的仓库钥匙,终将打开有序经营的大门。管理的本质不是捆住手脚的麻绳,而是丈量远方的标尺。真正成熟的经销商,都懂得在人情与规则的钢丝上,走出可持续的平衡之舞。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