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疯了!中石化狂砸 6 年铺 1000 家咖啡店,咖啡利润真能碾压石油? 观点

新用户-6799

12

2025-09-16

当加油站里飘出咖啡香,这个看似违和的场景,正成为中石化跨界破局的关键。自瑞幸用 9.9 元把中国人的咖啡消费习惯 “喂熟” 后,传统行业纷纷闯进咖啡赛道,而手握 3.1 万座加油站、2.8 万家便利店的中石化,更是凭着 “土豪式打法”,花 6 年时间把易捷咖啡做成了市场黑马 ——8 月 28 日,易捷咖啡全国第 1000 家门店(也是品牌首家旗舰店)在上海石油第一加能站开业,背后亿级会员私域流量加持,让 “出行场景咖啡” 这个模式彻底火了。

没人想到,加油站会成咖啡赛道的新战场。瑞幸盯紧写字楼里的打工人,靠 “提神搬砖” 需求赚得盆满钵满;而中石化瞄准的,是那些一开车就是三四个小时的长途司机 —— 给车加油的间隙,给自己 “续杯能量”,这种天然的消费场景,让咖啡在加油站慢慢变成了 “隐形刚需”。

其实中石化做咖啡早有布局,只是初期走了不少弯路。2018 年瑞幸势头正猛时,中石化就与之合作,在杭州易捷便利店里塞进 10 平方米的瑞幸 “店中店”,想借着双方优势试水非油品业务。但这次合作没撑多久,2019 年中石化就转头和连咖啡联手,推出 “易捷咖啡”,还在 2021 年 2 月合资成立易捷咖啡(北京)有限公司。当时双方喊出 “3 年开 3000 家店” 的目标,可到 2021 年 11 月,门店数仅 54 家 —— 显然,把 “加油站 + 咖啡” 简单叠加,根本撬不动用户。

真正的转机在 2022 年。眼看扩张遇阻,易捷咖啡拉来加拿大连锁品牌 Tims 天好中国合作:部分门店里开小型 Tims 店,还推出联名即饮咖啡投放到全国易捷便利店。靠着成熟品牌的运营经验,到 2023 年末,双方共享门店达到 148 家,总算把扩张节奏提了上来。2024 年更是关键转折点,连咖啡退出合资公司,易捷咖啡变成中石化易捷全资控股,还升级出全新品牌 “Tiki Easy”—— 从 “合作学经验” 到 “自主说了算”,中石化这才真正把咖啡业务攥在手里。

自此,易捷咖啡的扩张像踩了油门:2025 年 3 月门店破 500 家,5 个月后就冲至 1000 家,日均开近 3 家店,速度追上了早期的瑞幸。要知道,瑞幸从首店到千店用了 11 个月,而中石化花了 6 年,这背后不只是耐心,更是石油巨头转型的焦虑 —— 翻开中石化 2025 年半年报,数据刺眼:营收同比下滑 10.6% 至 1.41 万亿元,归母净利润暴跌 39.8% 至 214.83 亿元。国际油价震荡、新能源汽车普及让汽柴油需求下降,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了必然,而咖啡赛道刚好撞进视线。

为啥是咖啡?看看行业数据就懂:艾媒咨询显示,2024 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 7893 亿元,2025 年将突破万亿,2029 年有望冲到 13908 亿元。更诱人的是荷兰壳牌的成功案例 —— 旗下 Shell SELECT 每年靠加油站卖 2.5 亿杯咖啡,其零售业务总裁柯一凡直言 “咖啡利润比石油高得多”。对中石化来说,加油站本身就是天然优势:不用付独立门店租金,定价更灵活;司机等加油的间隙刚好买杯咖啡,“加油送咖啡” 的活动还能快速圈粉,形成 “加油 + 咖啡” 的高频消费闭环。

可这条赛道没那么好走。这些年跨界做咖啡的玩家不少,但大多折戟沉沙。中国邮政手握 5 万多个网点,2022 年高调推出 “邮局咖啡”,却放着现成网点不用,跑去商圈开独立文创店,加上产品单一、定价高,到 2023 年 6 月在营门店不足百家;李宁的 “宁咖啡” 只是旗舰店的增值服务,蔚来 NIO CAFE 专为车主服务,同仁堂、胡庆余堂的中药咖啡更是靠猎奇出圈,没形成持续复购。

易捷咖啡也没躲过这些坑。早期 12-28 元的定价比瑞幸贵出一截,空间有限导致产品线单薄,连推出的 “汽油型号咖啡” 都被网友吐槽 “难喝像涮锅水”。更麻烦的是,赛道里的对手越来越多:库迪推出 “COTTI Express”,把咖啡吧台塞进便利店、餐饮店;肯悦咖啡借肯德基门店扩张,挪瓦咖啡靠区域性便利店铺网,连瑞幸都和链家合作开共享门店。库迪甚至因品质差、选址乱被叫停过 “店中店” 模式,网友调侃 “除了公共厕所,哪都能开库迪”—— 这也给易捷咖啡提了醒:光靠规模没用,高质量发展才是关键。

现在的咖啡市场,早已不是 “比谁开店多、谁价格低” 的阶段。瑞幸早年靠规模抢占市场,如今也转向高质量运营;而易捷咖啡虽有千店规模,却面临品质稳定、产品创新的考验。毕竟消费者喝的是咖啡,不是 “加油站情怀”,要是解决不了 “难喝”“选择少” 的问题,再强的渠道优势也留不住人。

对中石化来说,做咖啡不只是多了个盈利点,更是新能源冲击下的 “破局之战”。手握 3.1 万座加油站、2.8 万家便利店,加上亿级会员,它有足够的底气在咖啡赛道折腾。但最终能不能让咖啡真的超过石油利润,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还要看它能不能把 “出行场景” 的优势挖透,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位 —— 毕竟,再土豪的打法,也得靠好产品说话。


赞赏一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haokuaixiao@163.com
留言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 comment.nickname || '系统' }}
{{ comment.content }}

{{ formatDate(comment.created_at) }}

赞({{ comment.praise }})

踩({{ comment.tread }})

推荐课堂
发现行业好内容
{{ comments.length > 0 ? comments.length : 0 }}
赞赏一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5
¥10
¥20
¥50
其他金额 ¥
赞赏一下
反馈
问题:
描述:
电话:
图片:
上传图片
删除
确定